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早读手册课件 新人教版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93MB
约185页
文档ID:63453646
九年级语文上册 早读手册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1/185

早读手册,上册,,1.诗两首,❸词语积累 ①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文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②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③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④折腰:鞠躬,倾倒 ⑤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⑥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❺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然后写下了这首词❻难点探究 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主旨句这几句你如何理解?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时代——“今朝”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而“今朝”的风流人物则需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创造更伟大的业绩,这几句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②说说“惜秦皇汉武”一句中“惜”字的意蕴 “惜”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懂“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❼主题解说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2.雨 说,❸词语积累 ①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②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③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④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⑤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时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⑥润如油膏:土地肥沃 ⑦忍冬:文中指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 ⑧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❹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心系中国大陆经历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❺难点探究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些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

“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就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地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还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❻主题解说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乐观、温柔、亲切、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爱的使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3.星星变奏曲,❸词语积累 ①朦朦胧胧:月光不明;不清楚 ②僵硬:呆板;不灵活 ③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❹背景介绍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噩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了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❺难点探究 ①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为“星星变奏曲”②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什么样的渴望? 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是为了表达对光明的渴望❻主题解说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但仍不丧失坚定的希望4.外国诗两首,❸词语积累 ①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②沉寂:十分寂静❹作家作品 ①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著名的诗篇有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②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❺难点探究 ①“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人们应不断地追求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只要有追求,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②《夜》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❻主题解说 《蝈蝈与蛐蛐》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这首田园诗,通过对夜里各种景物的描写,展现出夜的静谧、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5.敬业与乐业,❸词语积累 ①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②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③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④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⑤言行相顾:言语行为相兼顾 ⑥旁骛:在正业以外有别的追求 ⑦亵渎:轻慢,不敬 ⑧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唆不舍,不停❹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 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❺难点探究 ①“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有业”是做人之本,是“敬业”“乐业”的前提;“敬业”重要,但光有“敬业”还不够,“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②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作者说:“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中“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可以说,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❻主题解说 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❸词语积累 ①陨落:(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②睿智:英明有远见 ③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④弥留之际: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⑤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⑥媚上欺下:对上司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⑦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⑧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⑨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❹作家作品 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❺背景介绍 1878年,为了纪念人类的领袖和导师、“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对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并向全人类发出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大声呼唤。

演讲激情澎湃,受到全场与会人员经久不息的欢呼与掌声❻难点探究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反抗,社会愈加黑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战的斗争中去,从此,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利将是思想思想取代了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民只有正义、平等、真理、良心、光明、自由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❼主题解说 这篇演讲词通过对先贤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及其世纪性贡献的高度评价,对其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表达了对伟人的崇高礼赞与怀念,以及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7.傅雷家书两则,❸词语积累 ①廓然无累:心胸广阔平静,不为生活名利所累 ②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④涕泗横流:鼻涕和眼泪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⑤气吞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⑥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⑦扶掖:扶持,提携 ⑧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⑨自知之明:指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常跟“有、无”连用)❹作家作品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他一生翻译了500多万字,著名的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以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❺难点探究 怎样理解文中的“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不惧身边的孤独,永远感觉不到精神的孤独!,❻主题解说 这两封家信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封是在儿子精神消沉遭受挫折之时写的,另一封是在儿子音乐会获得成功时写的这两封信集中地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8.故 乡,❸词语积累 ①阴晦:阴沉昏暗。

②萧索:荒凉、冷落 ③愕然:吃惊的样子 ④嗤笑:讥笑 ⑤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发抖 ⑥鄙夷:看不起 ⑦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⑧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⑨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⑩恣睢:放纵,放任❹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❺背景介绍 1911年的,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夺,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1919年12月,鲁迅回到故乡,目睹了人民悲惨的生活遭遇,感受到人民强烈的精神痛苦,十分悲痛之后,便以这次回乡经历为题材,写下了这篇小说❻难点探究 课文最后一段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