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336699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语文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复习与巩固1、作业讲解2、实词背诵3、文言小故事(17)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 ”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 ,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 ,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

2、18)智永与“退笔冢”【原文】: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y)之,号为“退笔冢(坟)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缸)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二、现代文阅读之“拼图游戏”【学习目标】1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 (拆)2理解、体会关键词语。 (分)3品味、感悟关键句子。 (合)4. 引导学生思维由具体

3、向抽象发展。【方法引导】1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会读、读懂、品读)筛选文中的关键语句,要有识别关键语句的能力。2一般来说,文中反复呈现的语句(词语和句子)在内容或主旨上起到重要作用;总起句、总结句、承上启下句在结构或衔接过渡上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的要素语句值得重视(概括情节、段意时需要)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都值得鉴赏与品味(理解句子的含义) ,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更要把握住,因为其中往往蕴涵着文章的主旨。2理解、体会关键词语(拆分与整合的过程)要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要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4、关系;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它们所具有的表现力。要正确理解与体会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 。词语的意义分为“辞典意义”和“语境意义”两类。所谓“辞典意义” ,是指词语固有的、基本的、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意义。这些词义基本上都收录在工具书中。要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平时必须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2)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 。所谓“语境意义” ,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义项或特殊含义。我们要在了解词语的辞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结合具体的事例或者行为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它的语境意义。在阅读理解中,把握词语的语境意义比辞典义

5、显然更为重要。这是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理解词语的比喻义。词语的比喻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比喻的意义。词语的比喻义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真正把握。(4)理解词语的指代义。词语的指代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意义,一类是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只有弄清了词语的指代义,才能读懂文章,进而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5)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文章中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不仅使表达生动而有变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且更为准确到位。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以从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所表现的程度的深浅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与词语的搭配等方面着手。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词语具有多义性,因而在不同的语

6、境中,同一个词就会有不同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有时还会出现临时的同义或反义现象。(6)感受词语的褒贬义。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感受词语的褒贬义,要联系全文,特别要注意文章的写作目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表达方式的特点。3品味、感悟关键句子(多角度,点对点分析)品味句子,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辨析和把握句子的主干,懂得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要体会作者怎样灵活地运用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使文章语言错综变化,生动活泼,富于节奏;要揣摩作者怎样恰当地选择句式和安排句序,细致入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味、感悟句子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感悟句子的表层意

7、义和深层意义。句子的表层意义反映在字面上,而深层意义则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意义。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除了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能挖掘出语句背后的含义。(2)品味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包括对整段或整篇文章起到的提纲挈领作用(引起下文,总结全文) ,对记叙事物、论述问题或抒发思想感情起到的突出作用(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在段落内部或段与段之间起到的过渡作用(承上启下)等。【实践经验】第一步 筛选关键词语:访兰父亲喜欢兰草,隔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

8、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3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他又不肯说。只是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的,直直地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9、!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好像是味儿不同吧?”“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显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

10、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 15 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怀。1. 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 ,既是指 ,也是指 。2. 野兰的不俗之处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 点明

11、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盆栽了,便成了供人玩赏的盆景。B.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C.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谄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4.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的品赏,却用“访兰”作文章的题目,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的喜爱。B.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我与父亲对兰草纯朴品格的敬仰,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C. 把兰草人格化,表现了父亲对兰草纯朴品格敬仰,突出了兰草的形象。参考:1. 气味;气质

12、品格2.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3. C4. B4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意思相近的词语肯定是关键点,另外,文章的结构转折处或者表达方式的转换处也是需要重点把握与理解的关键处。关键句子: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谢布内姆蒂尔凯希(土耳其)一天,女儿满腹牢骚地向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 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了厨房。父亲往三口同样大小的锅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口锅,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口锅,最后,他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口锅,然后他把三口锅放到火力一样大的三个炉子上烧。 女儿站在一边,疑惑地望着父亲,弄不清

13、他的用意。20 分钟后,父亲关掉了火,让女儿拿来两只盘子和一个杯子。父亲将煮好的胡萝卜和鸡蛋分别放进了两只盘子里,然后将咖啡倒进了杯子。他指着盘子和杯子问女儿:“孩子,说说看,你见到了什么?” 女儿回答说:“还能有什么,当然是胡萝卜、鸡蛋和咖啡了。” 父亲说:“你不妨碰碰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女儿拿起一把叉子碰了碰胡萝卜,发现胡萝卜已经变得很软。她又拿起鸡蛋,感觉到了蛋壳的坚硬。她在桌子上把蛋壳敲破,仔细地用手摸了摸里面的蛋白。然后她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里面的咖啡。做完这些以后,女儿开始回答父亲的问题:“这个盘子里是一根已经变得很软的胡萝卜;那个盘子里是一个壳很硬,蛋白也已经凝固了的鸡蛋;

14、杯子里则是香味浓郁口感很好的咖啡。”说完,她不解地问父亲:“亲爱的爸爸,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呢?” 父亲严肃地看着女儿说:“你看见的这三样东西是在一口大的锅里,一样多的水里,一样大的火上,利用一样多的时间煮过的。可它们的变化却是迥然不同。胡萝卜生的时候是硬的,煮完后却变得那么软,甚至都快烂了;生鸡蛋是那么样的脆弱,蛋壳一碰就会碎,可是煮过后连蛋白都变硬了;咖啡豆没煮之前也是很硬的,虽然煮了一会儿就变软了,但它的香气和味道却溶进水里,变成了可口的咖啡。” 父亲说完之后,接着问女儿:“你像它们之中的哪一个?” 现在,女儿更是有此摸不着头脑了,只是怔怔地看着父亲,不知如何回答。父亲接着说:“

15、我想问你的是面对生活的煎熬,你是像胡萝卜那样变得软弱无力,还是像鸡蛋那样变硬变强,亦或像一把咖啡豆,身受损而不堕其志,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向四周散发出香气,用美好的感情感染周围所有的人?简而言之,你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让你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更漂亮、更有意义。”1、父亲用胡萝卜、鸡蛋和咖啡分别喻指:(分)2、文中的父亲通过“实验”告诉女儿的道理是: (分)【参考】1、 (分,各分)在生活中软弱无力 在生活中变得坚强 身受损而不堕其志,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向四周散发出香气,用美好的感情感染周围所有的人 2、 (分)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让你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更漂亮、更有意

16、义 最简单的题目当然是从原文中筛选出答案,尤其是文章的结尾处(所谓卒章显志) ,有的明确指出,有的却需要自己判断,无论如何,最后都要注意答题语句的完整性,把题目和答案联系起来对看句子的语法成分是否一致。第二步 理解5词语的理解:最美好的时刻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