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280843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1、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A.军功B.品德C.血缘D.才能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B.世袭制C.礼乐制D.禅让制3、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这里的“士”是指( )A.名门望族的统称B.知识分子的统称C.最低等级的贵族D.最高等级的平民4、“癸丑卜,争,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有梦”

2、。这条反映神权与王权关系的卜辞最有可能源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5、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A.取代周天子巩固了统冶西周的统治B.西周形成了王国与邦国并存的多元政治格局C.周完成了从政权巩固到制度建设的过程D.西周完成了从分权政治到集权政治的转变6、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7、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A.推行三公九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

3、C.增设三司D.设立内阁8、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A.官僚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9.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10、秦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所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当时称为“化外之地”,因人心不稳,由中央直接控制。由此,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度D.承相制度11、钱穆在国史新论

4、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A.血缘世袭制度B.社会推荐制度C.门第恩荫制度D.考试选拔制度12、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君主专制体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B.C.D.13、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积极影响()A.发展社会经济 B.抵御侵略C.加强交流 D.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4、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

5、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5、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7、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

6、重视,“命茸先圣庙”3.要求武入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君主专制加强18、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这些边疆民族政策( )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 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 D.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19、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7、.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D.政治决策的高效率20、明太祖朱元璋曾祷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宮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 )A.政治腐败B.宦官专权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2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22、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

8、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上述方式的是( )A.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B.中朝 内阁 军机处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23、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24、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

9、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2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6、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

10、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27、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11、.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8、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A.B.C.D.29、如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部分历史事件东北军爱国官兵江桥抗战、双城狙击者、热河抗战东北抗日义勇军消灭

12、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攻克安达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A.中国局部抗战的兴起 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30、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是纪念( )A.丁汝昌B.刘步蟾C.林永升D.邓世昌3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镌刻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 )A.指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纪念林则徐在广州打败英军C.铭记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传统 D.明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33、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 )A.要求清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