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267350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A.B.C.D.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

2、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唐朝诗人杜甫的八阵图一诗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表现了他对哪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A.屈原B.司马迁C.诸葛亮D.元宏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

3、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9.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是在下列哪一时期()A.东汉末年B.东晋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末年1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

4、的时代特征1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加强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

5、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5.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甘英出使大秦1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7.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

6、原呢!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18.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9.为北方经

7、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A.B.C.D.20.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民族交融的作用江南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科技文化的进步A.B.C.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

8、政权名称。(4分)(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列出这次战役的名称和这次少数民族改革的名称。(2分)(3)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及其短暂而亡的原因。(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3分)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2)根据材

9、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钱孙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A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B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

10、,赵钱孙家道中落,日益穷困。父亲,被前秦王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C之战后不知下落。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1)上文中A、B、C分别指哪三次战役?赵钱孙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6分)材料二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耕水耨”。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粪肥种田技术。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2)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24.魏晋南北朝

11、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发展。(1)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成就突出:、。(2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2分)(2)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广为传播的原因有哪些。(3分)(3)这一时期政权割据,战争连绵,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原因。(3分)第四单元测评一、选择题1.C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秦军与楚军展开的一场大战。官

12、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2.C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曹军被孙刘联军打败,故答案为C项。3.D4.C从题干中的“三分国”入手,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与“三分国”的局面不相符,司马迁是西汉时的人物,当时全国统一,也不符合题意,元宏是北魏皇帝,当时局势是南北对峙,不是“三分国”,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当时魏、蜀、吴三分天下,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5.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纷争的局面,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6.A7.A8.B9.B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

13、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C11.B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说明北方人口大量减少,“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说明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导致这一时期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12.A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13.B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14.B观察示意图,与a政权并立的是宋、齐、梁,

14、a政权分裂为东魏、西魏,由此判断a政权是北魏,联系所学知识,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故选B项。15.C根据材料中“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16.C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17.A北魏孝文帝为了让鲜卑族的后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下令迁都洛阳。18.A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地区关于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19.C解答本题时需抓住限制词“北方”。20.A不能机械、简单地看待分裂与统一现象,分裂时期孕育着走向统一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民族的向心力、科技等因素。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 (1)(如下图)(2)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3)西晋。原因:统治集团腐朽。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22.参考答案 (1)秦国。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