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3232128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 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虎门销烟的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经过: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4、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财政;生活上:损害吸食者身心健康;政治上:史治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丧失 。5、道光帝为什么下令禁烟,

2、答: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威胁清皇朝的统治6、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7、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日从6月3日开始.二、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工业品3、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4、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5、19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6、相关人物:林则徐、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道光帝、琦善(直隶总督,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继续北上直逼天津时被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7、结果:1842年8

3、月,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8.9、11、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2、启示:落后就要挨打13、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腐败落后;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5、过程:19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咸丰帝逃亡

4、承德。随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并焚烧罪证。6、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最多的好处)7、瑷珲条约8、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二、太平天国起义1、目的: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2、开始时间: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3、发展: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地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

5、江山。4、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太平军于青浦大败洋枪队 5、1862年9月,慈溪的战斗中,将领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6、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7、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8、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9、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直接原因: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第三课 收复新疆一、阿古柏(一仆二主:英、俄)侵占新疆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6、;清朝初期,设伊犁将军。2、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陆军司令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后来,阿古柏擅自宣布建国,自立为汗。3、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4、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阿古柏,进而控制新疆。他们无视中国主权,承认阿古柏伪政权,并与阿古柏签订商约,还为阿古柏提供军火武器。其根本目的是占领中国领土。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中国西北边疆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产生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2、19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3、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7、,率清军兵分三路挺进新疆,并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4、1881年,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占领伊犁的俄国交涉,中俄两国签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5、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6、收复新疆的意义:粉碎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大战1、目的: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2、时间:1894年9月3、标志: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黄海大战)4、黄海大战结果:致远舰(19世纪80年代亚洲的最大船)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最后壮烈牺牲。5、辽东战

8、役: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占领辽东半岛,接着又夹攻山东威海卫。6、辽东战役结果:日军在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太后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二、马关条约1、签订时间:1895年4月2、签订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3、战败原因:(1)主观原因:清政府腐朽;(2)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中国相对落后。4、签订双方:李鸿章、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5、马关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增辟通商口岸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9、八国联军侵占侵华1、1900年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侵华战争。2、直接原因: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想要镇压义和团运动3、根本原因:想彻底瓜分中国4、1900年6月,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5、八国联军于1900年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又一次侵犯圆明园。6、八国联军统帅为瓦德西7、八国联军的罪行:(1)炮轰北京城(2)杀害义和团团圆(3)抢劫财物,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

10、条约1、签约国: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4、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六课 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掀起3、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4、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

11、纪60年代至90年代5、前期(60年代至70年代)(1)口号:“自强”(2)主要发展近代军事工业6、后期(70年代至90年代)(1)口号:“求富”(2)主要发展民用工业7、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前期):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企业;左宗棠的轮船招商局远东第一大船厂(2)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3)创建近代海军:南洋海军、北洋海军最大、福建海军最小,共三支海军。(4)创办近代学堂: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

12、的需要。代表: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座新式学堂作用: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二、洋务运动的评价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注意: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的开端。2、洋务运动的作用: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3)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消极作

13、用: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失败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第七课 戊戌变法一、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春2、背景:(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起因:马关条约4、原因:(1)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清政府统治者一味妥协5、过程: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6、派别:资本主义的维新派7、影响: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1、准备阶段:

14、(1)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2)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3)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在任皇帝:光绪帝6、影响:(1)维新派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2)这次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3)戊戌变法的失败以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三、戊戌政变1、时间:1898年9月2、过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到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3、变法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4、教训: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康广仁6、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