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230825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铝及铝合金练习(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省各地交警部门积极会同媒体围绕畅行中国,交警同行主题进行宣传筹备,组织走进直播间、现场连线、随警作战等活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铝及铝合金(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学生 一、基础训练1原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亲氧性强,所以自然界中铝主要以铝土矿Al2O3形式存在B铝在空气中极易锈蚀,所以铝制品的使用时间很短C铝能耐稀硫酸腐蚀,所以运送稀硫酸可用铝制槽车D铝的导电性比铜、银更强,所以常用以制造电线、电缆2原下列有关厨房中铝制品的使用,你认为合理的是( )A盛放食醋 B烧煮开水C用金属丝擦表面的污垢 D用碱溶液洗涤3原能用铝为原料来冶炼难熔的金属的原

2、因是( )A铝的密度小,熔点较低B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C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D铝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二、课时达标1改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非金属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2改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 别 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2.7 g B3.6 g C5.4 g D7.2 g3改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 ( )A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B铝制槽车可用来贮运浓硫酸、浓硝酸是因为常温下铝和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C两份相同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前者多。 D铝在高温下能锰、铁、铬等金属的氧化物反应,称为铝热反应4原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得金属各1mol,需消耗铝最少的是( )AMnO2 BWO3 CCo3O4 DCr2O35原.为了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A浓盐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6改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反应速率可以单位时间内生成

4、氢气的体积来表示。则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消耗硫酸物质的量比为23三、能力提升加1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 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物质AlAl2O3FeFe2O3熔点/6602 0541 5351 462沸点/2 4672 9802 750(1) 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

5、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 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加2.现有一块已知质量为56.4g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1:铝镁合金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69.44L(标准状况) 实验设计2:铝镁合金 过滤,测定沉淀的质量为5.8g(1)写出实验方案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方案1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各地交警部门将在9月29日前通过电视、广播、交警双微平台等各类渠道,向社会公布本地国庆假期交通流量研判情况和分流绕行预案警媒携手联合开展出行安全信息和预警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