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

上传人:叁*** 文档编号:630658 上传时间:2017-04-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全球探险39P (NXPowerLite)(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大西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印度洋 第 7课 全 球 探 险 一、新航路开辟 1、原因和条件 假如你们是当时的西欧各阶层人士,你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 东方某国 “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 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 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 .波罗行游记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 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

2、香料。它们(香料)能使在没有冷藏设备下容易变质的新鲜肉类和其他食物更为可口。 帕尔默等 近现代世界史 上册 黑胡椒 肉桂 肉豆蔻 丁香 哥伦布在 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 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吴于辰等主编 世

3、界史 近代史编 上卷 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 1 2 3 一、新航路开辟 1、原因和条件 : A、原因 ( 1)西欧的贵族、商人发财致富的梦想 经济原因 ( 2)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 直接原因 ( 3)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野心膨 胀 社会原因 ( 4)天主教会向海外传播天主教的企图 宗教原因 (精神动力)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呢? 一、新航路开辟 1、原因和条件 : B、条件 ( 1)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 2)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 多桅帆船 星

4、盘 指向标 ( 1)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 2)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 ( 3)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一、新航路开辟 1、原因和条件 : B、条件 地球是圆的! ( 1)西欧 生产力的发展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 2) 科学技术的进步 (造船和航海技术技术) ( 3) 地理知识的进步 (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1、原因和条件 : B、条件 一、新航路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 2、成果: 葡萄牙 西班牙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美洲 印度 迪亚士 1487年 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 迪亚士 (约 1450 1500)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

5、命 ,率领一只由 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亚士率船队离开里斯本后,沿着已被他的前几任船长探查过的路线南下。 1488年 2月 3日,他到达了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迪亚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让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 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把它命名为 风暴之角 。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 好望角 。 1497年 1498年,达 伽马率 4艘帆船, 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

6、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当地的居民却告诉达 伽马,早在 90多年前,就有一个强大的远洋船队来过这里,他们每次都有几十艘巨船,装备非常精良,那就是 郑和的船队 。 达 伽马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乘三艘帆船,率 88名水手,从西班牙启程,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经过 69天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 印地安人 ” (印度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哥伦布直到死一直误认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所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 “ 新大陆 ” ,于是这个大陆就被称为

7、 “ 亚美利加 ” 洲。 哥伦布 America Indian 1519年,麦哲伦带领 5艘船, 262人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 “ 麦哲伦海峡 ” ),进入另 一片辽阔的海洋,因沿途风平浪静,航行很顺利,麦哲伦把这片海洋称为 “ 太平洋 ” ,麦哲伦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三个多月,很多船员因饥渴而死去。当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时,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被杀,其他船员逃出后继续航行。他们绕过好望角,直到 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几个人了。这样,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8、 麦哲伦 欧 洲 葡萄牙 迪亚士 (1487) 达迦马 (1497) 到达 1488年 好 望 角 绕过 到达 1498年 亚 洲 西班牙 哥伦布 (1492) 麦哲伦 (1519) 到达 1492年 绕过 美洲 麦哲伦海峡 到达 1522年 一、新航路开辟 2、成果: 一、新航路开辟 3、影响: 欧洲 美洲、非洲 亚洲 世界 紫线 古代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绿线 迪亚士 白线 达迦马 蓝线 麦哲伦 橙红线 哥伦布 紫色 区域 西班牙殖民地 红色 区域 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 西班牙 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 1492年 10月 12日) 这些不速之客,是探险者?还是殖民者? 欧洲

9、 ( 1)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 2)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3)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 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洲、非洲 亚洲 ( 1)发现新大陆,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 ( 2)非洲的黑奴贸易带来灾难。 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被侵占。 世界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世界:孤立 相互联系 欧洲:封建 资本主义 全球化 近代化 与世界会合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角望好 麦哲伦海峡 太 平 洋 1869年建成 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10、 1914年 巴拿马运河 ,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资料:在 1903年,美国 又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并强迫巴拿马共和国签订 美巴条约 ,以极低廉的代价,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霸占了沟通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加强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霸权地位。 (刘祚昌等 世界史近代史 457页) 资料: 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条约, 1999年年底,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 图片:开凿巴拿马运河 练习 16世纪从英国到印度最近的航路是 A.英国 大西洋 印度洋 印度 B.英国 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 红海 印度洋 印度 C.英国 地中海 奥

11、斯曼土耳其控制区 印度 D.英国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印度 A 1520年 , 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 , 他讲 “ 要感谢上帝 ”, 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D A.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地安人带来无穷灾难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的先驱 C.哥伦布的行为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的,对近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列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中,最贴切的是: 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

12、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D.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A 欧洲冒险家对非洲的探险 时间: 18世纪晚期 -19世纪晚期 次数: 200多次 最积极的国家: 英国、法国 斯坦利(美籍英人) 作用 1.了解非洲内地 2.为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铺平道路。 著名探险家: 利文斯顿(英国人)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欧洲殖民者侵略非洲的主要过程 在沿海地带占据据点(新航路开辟后) 深入内地探险( 18世纪晚期到 19世纪晚期) 瓜分非洲( 19世纪晚期) 柏林会议( 1884年) 目的 为调解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总议定书 比利时国王以个

13、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 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自由通航 今后占领非洲须以实际“有效占领”为准 评价 是列强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 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来 ? 1884年柏林会议(俾斯麦出席会议) 英:“ 2C”计划 南北纵贯 法 :“2S”计划 东西横贯 德:西南非 东非斜跨非洲 按侵占面积大小 : 法、英、德、 比、意、葡 按侵占人口多少 : 英、法、比、 德、葡、意 仅存两个独立王国: 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 英德矛盾: 英法矛盾: 开普敦 开罗 塞内加尔 索马里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表 殖民国家 被侵占国家和地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英国 法国 比利时 德国 葡萄牙 意大利 西班牙 埃及、苏丹、尼日利亚 中南非许多地区 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几内亚、马里、马达加斯加 扎伊尔 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等 利比里亚等 安卡拉、莫桑比克 西非、北非一些地区 880多万 4、 5千万 1090多万 约 3千万 230多万 1500多万 250多万 1000万 208万 500万 225万 1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