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①站在海边看航船 ②站得高,看得远 ③月偏食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⑤ 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 ⑥最科学的证据:地球卫星照片3.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4.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二、经纬度和经纬线: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圈) 经线(圈)形状特征 圆 半圆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 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所有经线一样长零度的确立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标度的范围 0°—90° 0°—180°度数的变化规律 赤道向两极各作以 90° 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作 180°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限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以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数量特征 无数 无数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 20 度和东经 160 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 20 度向东至东经 160 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 20 度向西至东经 160 度是西半球8. 东西半球的划分只要大于 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 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三、利用经纬网定位8.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典题练习:一、选择题1.本初子午线是指(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2. 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0°向东至 100°E B.0°向东至 180°C.180°向西至 160°E D.0°向西至 20°W3.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 40°和西经 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4.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经 20°和赤道的交点 B.东经 160°和赤道的交点C.经度 0°和赤道的交点 D.经度 180°和赤道的交点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 90° D.南极点6. 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 360 条经线C.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7.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8.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9.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 千米 B.6371 千米 C.6378 千米 D.6336 千米10.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 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 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11.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12.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13.在地球仪上纬度为 40°,经度为 180°的点有几个(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15.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 0°经线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16.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 100 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 100 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二填图题1.读图回答:(1)图中的大圆圈是 。
2)左图是 半球,右图是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是 半球3)A 点是 ,纬度: 纬 度;B 点是 ,纬度: 纬_度2 读图 1.1-13,回答:(1) 写出图中 A、B、C 三点的经纬度A. B C.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3.读图 1.1-14,回答:(l)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C , D E F (2)写出 C、D、E 三点所在的半球:C 、 D 、 E 、 4.读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图(如图 1.1-15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经纬度 A 是 ,D 是 (2)B 点属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
3)C 点的经纬度是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即 24 小时中考知识扩展:地球自转方向的画法常见的是①、④、⑤三图的画法2、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P13 地球公转示意)自转 公转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运动周期 一天(24 小时) 一年(365 天)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4.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①春季: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3,4,5 月为春季②夏季:6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6,7,8 月为夏季③秋季: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9,10,11 月为秋季④冬季: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
12,1,2 月为冬季3.五带的划分(P14 地球上的五带)(1)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2)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3)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4)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典题练习:一、选择题1.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极昼和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2.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3.“坐地日行八万里”以非常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下列哪一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表面积大 D.地球的自转4.了解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后,小明和小强认为它们的相同的地方是( )A.运动周期 B.运动方向 C.产生现象 D.绕转中心5.下列地点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相符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6.读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面是热量带分布图B.中纬度地带比温带的纬度范围大C.高纬度地带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温带地区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7.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二、综合题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甲中的地轴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2)图甲中的 A 点正处在 (白天、黑夜)3)在图乙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4)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太阳直射 5)图乙中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③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 现象,北京处在一年中的 季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互算)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 内容简单比例尺大 → 表示范围小 → 内容详细③比例尺大小的比较(2)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2、地图的选择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类型,并能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典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 400 米,如果绘到图上的距离为 20 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1∶20 000 B. C.1∶2 000D.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00 米2.在 1∶10000000 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 63 厘米,那么长江实际长度为( )A.630 千米 B.6300000 千米 C.6300 千米 D.630000000 千米3.俗话说:“忙得找不着北了。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回归线上 B.南极点上C.赤道上 D.北极点上读图,完成 4、5 题4.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流 B.由东向西流C.由北向南流 D.由西向东流5.图中河流与公路相交处的符号“ ”表示的是( )A.铁路 B.桥梁 C.隧道 D.河流6.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 级地震李红想知道芦山县位于什么地方,她最好选择使用( )A.四川省土地资源分布图 B.四川省政区图C.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D.四川省地形图7.下列比例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