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918349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穴市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上)第一次月练习初 三 年 级 语 文 (命题人:尹孟彬)注意事项:1本试卷命题范围为九年级上1、2、6单元内容;2答题前,请同学们将姓名和考号填写在试卷密封线内。 3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 4所有题目的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上。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基础知识应用(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宿愿(sh)留滞(zh)喑哑(yng)强聒不舍(gu)B、颤动(zhn)凝望(nng)扶掖(yi)心无旁骛(w)C、(pin)凌驾(lng)

2、灵柩(ji)恪尽职守(k)D、廓然(ku)襁褓(qing)一抔(pu) 气吞斗牛(d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红装素裹 孤军奋战 重蹈覆辙 无与轮比 陟罚臧否B、一代天娇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 化为乌有 裨补缺漏C、润如油膏 弥留之际 原驰蜡象 揭竿而起 作奸犯科D、言形相顾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三顾茅庐 天下缟素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开朗。B、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是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

3、着凭吊的情怀。C、运动会上,我们班参加一万米接力的选手凯旋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慰问为班争光的战友。D、在科学领域,经常会将两个相邻领域的内容断章取义地造出新的学科,如将生物学和化学结合,繁衍出生化科学。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的演讲中引用孔子的话“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目的是仅强调“发愤忘食”的“敬业”,并没有强调“乐以忘忧”的“乐业”是人生的更高境界。B、傅雷家书二则是分别写于儿子消极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

4、感受。C、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沁园春雪通过对想象中的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A、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钓鱼”、“蜗居”等。B、发掘于河南安阳的东汉大墓是曹操墓呢?抑或是他人的呢?专家确认曹操墓是真的。C、 “谢谢你的帮助,”李老师微笑着说:“车快来了吧?”。D、互联网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还包括

5、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6、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A、高衙内一心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纣为虐,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B、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C、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D、梁山泊好汉连战告捷,被他们活捉的高俅答应请朝

6、廷前来招安。宿太尉奏明情况,皇帝大怒,将几个奸臣痛骂一顿。经过一番周折,宋江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

8、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8、上文中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3个的是( )(2分)A、士卒多为用者B、吴广为都尉C、君为秦吏D、为陈(陈说)利害9、下列4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从民欲也 欲诛萧、曹 B、乃书帛射城上 得鱼腹中书C、高祖因之已成帝业 因劫众 D、或以为亡 立以为沛公

9、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且壮士不死即巳 B、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得分评卷人二、语言运用(共16分) 11补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规范、工整地填写在横线上。(2分)(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2)洒困路长惟欲睡,。(浣溪沙苏轼)(3),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陆游)(4)足蒸暑土气,_。(观刈麦白居易)12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用诗文原句填空。(任选做其中两小题)(2分)(1)辛弃疾破阵子下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句是:,。(2)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

10、化虚为实,语意新奇,被称为描摹愁思的“创意出奇”的绝妙佳句是 , 。(3)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13.翻译下列句子。(6分)(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译文: 14.下面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有人说,美女的人生充满了机会,而丑女的人生处处都有危机。然而,就像阳光和阴影是双胞胎一样相同,机会和危机也是举案齐眉、白头到老的夫妻关系。无论长得好还是不好,相貌才只是区分人与人的标志。如果把它当成财富,人生就变成一次投机取

11、巧的危险;如果把它当成包袱,生命一次历程就变成重负下的艰难跋涉。所以说,忘记自己相貌的人,可以离幸福更近。 (1)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_。(2)第处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_。(3)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4)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15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分)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

12、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草”: “牛奶和血”: 得分评卷人三、语段阅读(共34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620题。(13分)中国馆:一抹飞红耀浦江 蓝色的天空,流淌的江水,灰色典雅的外滩建筑群,飞贯两岸的卢浦大桥在这动与静、蓝与灰的“上海之夏”布景中,披上红装的2010世博中国国家馆,斗拱巍峨,华美大气,悬立于天地间,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蕴含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地区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