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913159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岳麓版选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我们还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召开工作安排会,及早启动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层面、一中心和四主线的工作重点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几千公里外的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号,等待末日到来。在拉丁美洲的哈瓦拉,天空中的每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这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真实的一幕,古巴导弹危机是怎么回事?其结局怎样?本节课我们学习“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教法案例1“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

2、赫鲁晓夫上台和对外政策调整;(2)艾森豪威尔就职和对苏两手政策;(3)赫鲁晓夫访美和戴维营会谈;(4)1961年柏林危机。本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讲述时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理清美苏争霸的表现,重在引导学生得出:美苏争霸的特征是美国处于攻势。2“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表现;(3)7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本目难点是核军备竞赛的表现,教师可结合教材插图和数据表格,从核武器竞赛、运载工具的竞争和核武器数量竞赛三方面进行归纳。3“核均势下的恐怖平衡”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两个

3、要点:(1)古巴导弹危机;(2)核军备竞赛的后果。关于古巴导弹危机,教师讲述时依据事件的结果说明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核军备竞赛的后果达成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课程标准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重点难点1.掌握美苏争霸的表现。美苏核竞赛的表现。(重点)2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重点)3认识“冷战”局面的特点。(难点)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1.开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原因(1)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调整对外政策,谋求苏、美共同主宰世界。(2)艾森豪威尔提出对苏的两手政策。3表现(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会谈:1959年,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谈。结果:未取得成果,但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

4、平起平坐。评价:美、苏“和解”是表面的,两国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2)军事上对抗柏林危机原因a柏林是美、苏较量的焦点。b1958年,在柏林问题上,苏联与美、英、法发生矛盾。状况: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结果:以柏林墙的修建而暂告结束。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原因美、苏两国把军事、军备竞赛作为争霸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武器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2表现(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4)20世纪

5、60年代,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力图和美国取得核均势。(5)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1.古巴导弹危机(1)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建立革命政权。美国企图推翻古巴革命政权。苏联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支持古巴。(2)过程1962年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美国坚决反击并发出战争威胁。(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做出不进攻古巴等保证。2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影响(1)终究走到双方当初愿望的反面,使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2)促使美、苏双方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全面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1原因(1)美苏争霸的根本

6、原因是双方均想称霸世界,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2)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因素。2重点(1)政治上,谁控制了欧洲就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控制世界的能力。(2)经济上,两个最大经济利益体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3)战略上,西欧是美国通向欧亚大陆的门户和向东欧推进的桥头堡,东欧则是苏联的屏障和安全带。美苏争霸的主要对象是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3特点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4本质美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冲突。1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对苏联的两手政策,这表明()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美、苏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7、美、苏之间矛盾得到基本解决美国要同苏联结盟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了对苏联的两手政策,确实使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后来的戴维营会谈就是这种迹象的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和解”只是表面的。美、苏两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美、苏之间的矛盾依然较为深刻,明显错误。【答案】D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相同:发生在两极格局对峙、美苏“冷战”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根源在于美、苏两国争夺地区霸权和世界霸权。(2)过程相似:由苏联首先挑起和引发的对抗性事件;与苏联试图和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直接相关;发生在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担任苏、美领

8、导人期间。(3)结果相同:双方曾经采用军事方式进行相互威胁;最终以双方的相互妥协而告终;反映了美国在争霸中处于攻势。2不同点(1)从时间上看,前者发生在19581961年期间,持续时间长;后者发生在1962年,持续时间短。(2)从具体原因上看,前者是苏联要求西方国家结束对西柏林的占领,但遭到美、英、法的强烈拒绝;后者是因为苏联对古巴进行军事援助,并借机对美国进行核军事威胁。(3)从结果上看,前者以柏林墙的修建而暂告结束;后者以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而告结束。2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到来。在哈瓦那

9、,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48年柏林危机B1959年古巴革命C1961年柏林危机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解析】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据此可判断该事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美苏冷战的特点1.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方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3下图为小王整理的美苏争锋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图中分别是()A争霸丘吉尔古巴B冷

10、战马歇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D冷战丘吉尔柏林【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格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形成的标志,根据冷战相关史实回答。主要对抗形式中应是冷战;应是美国对欧洲实行的马歇尔计划;中应是古巴导弹危机。【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导弹。苏联的部署很快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

11、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国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去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出在古巴的导弹,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并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思路分析】

12、考查角度古巴导弹危机材料解读(1)苏联认为在古巴部署导弹不会被美国发现。(2)美国认为苏联不会在其境外部署导弹。(3)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与苏联矛盾迅速激化,战争一触即发。(4)为避免冲突升级为战争,美苏保持了克制,最终以和平方式化解了危机。解答思路第(1)问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第(2)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材料,从中筛选出“相对缓和”“多种渠道频繁接触”等有效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关于其美苏争霸的特点,可从赫鲁晓夫访美、古巴导弹危机得出:即有缓和、又有紧张,争霸的优势在美国等角度思考回答。【尝试解答】(1)原因:_

13、(2)方法:_特点:_【答案】(1)原因:美苏两极格局下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占优势,苏联意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2)方法: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和解”的主要表现是()A柏林墙修建完毕B战略核力量均等C美、苏戴维营会谈D尼克松出访苏联【解析】A项是美苏“冷战”的表现,B项时间是70年代初,D项时间是1972年。1959年赫鲁晓夫出访美国,在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会谈,使美苏关系出现“和解”的迹象。【答案】C2第二次柏林危机不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B柏林是美、苏较量的焦点C美、苏之间军事冲突不断D两德是“冷战”的前沿地区【解析】美苏两国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故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C3美国核垄断地位被打破的重要标志是()A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苏联研制并成功爆炸了氢弹C苏联率先发射首枚洲际导弹D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问世【解析】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核垄断地位。【答案】A4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修建发射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