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288025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沉积特征【摘要】:河口涨潮槽的研究不仅是河口动力地貌学和河口动力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而且对港口选址、通海航道治理、护岸围垦以及河口综合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长江河口涨潮槽形成的机理与演化过程的定量研究 ,以长江河口的涨潮槽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和地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 GIS 技术对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机理、演化模式、动力沉积特征以及冲淤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收集整理海图资料以及以前的有关实测数据;2参加 2001 洪季和 2003 年枯季野外定点、走航观测和取样工作;3进

2、行大量的室内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包括沙波资料的分析计算,矿物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和上机测试,样品室内磁性测量,海图数值化和冲淤计算等。通过以上的研究认为河口涨潮槽的概念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包括河口一切由涨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负地形,如涨潮冲刷坑,涨潮冲刷槽和涨潮水道等,涨潮槽的特征应该保持多年。用优势流、优势沙、优势潮量、涨潮槽形态和净底沙运移方向的方法都可以表达涨潮槽的性质。河口涨潮槽在涨潮优势流作用下,槽内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轻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磁学等特征不同于落潮槽相应的沉积特征,体现了沉积物的分布对河口复杂水动力的响应。河口涨潮槽浅层沉积物粒度、轻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磁学性质的变化可说

3、明涨潮槽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沉积环境的变化。形成前沉积环境较为开敞,形成后由于沙嘴的阻隔作用使涨潮槽内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在垂向上沉积物的性质不同。将(210)Pb 放射性测年方法应用于河口海岸环境时需慎重,虽然由于活度的变化无法准确确定垂向沉积物的沉积年代,但仍可给我们提供沉积物沉积时环境和水动力变化的信息。用 GIS 方法计算 1861-2002 年新桥水道区域的冲淤变化,可定量表达涨潮槽在不同时间尺度形成演化规律,结合涨潮槽岩芯沉积物垂向的沉积特性变化,可阐明涨潮槽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并提出不同种类型涨潮槽的形成演化模式。 【关键词】:涨潮槽机理动力沉积模式长江口【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

4、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P343.5【目录】:目录 4-9 致谢 9-10 内容摘要 10-11Abstract11-12 图目录 12-15 表目录 15-17 第一章绪论 17-271.1 科学背景和研究意义 17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7-221.2.1 河口涨潮槽的分类 18-191.2.2 河口涨潮槽的界定 19-201.2.3 河口涨潮槽的动力机制 201.2.4 河口涨潮槽的冲淤变化和悬沙输移 20-211.2.5 河口涨潮槽的研究方法 21-221.3 长江河口涨潮槽 22-231.3.1 选择长江口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221.3.2 长江口区涨

5、潮槽的研究现状 22-231.4 本文的具体工作和研究内容 23-241.5小结 24-25 参考文献 25-27 第二章区域背景和涨潮槽判别 27-372.1区域背景 27-312.1.1 概述 272.1.2 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 27-312.1.3 长江口潮汐特性 312.2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实测水文资料比较 31-352.3优势潮量判别涨潮槽 352.4 小结 35-36 参考文献 36-37 第三章长江口涨潮槽地貌特征 37-513.1 长江口涨潮槽几何形态的定量描述 37-393.2 长江口涨潮槽高分辨率底形特征 39-483.2.1 方法 39-403.2.2 涨、落潮槽底形特

6、征 40-443.2.3 涨潮槽沙波特征的讨论 44-483.3 小结 48-49 参考文献 49-51 第四章长江口涨潮槽和落潮槽沉积物的粒度特征51-594.1 涨、落潮槽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变化特征 52-544.2 浅层沉积物粒度变化 54-584.3 小结 58 参考文献 58-59 第五章涨潮槽沉积物的矿物特征及其水动力响应 59-835.1 河口海岸环境中粘土矿物的研究现状 59-645.1.1 粘土矿物分析中的粒径划分 60-615.1.2 河口海岸环境中粘土矿物的研究方法 61-635.1.3 河口海岸环境粘土矿物的分布635.1.4 粘土矿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63-645.2 长

7、江河口涨潮槽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的分布及其水动力响应 64-695.2.1 采样与实验条件 64-655.2.2 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百分含量计算 655.2.3 粘土矿物含量的分布规律 65-665.2.4 沉积物粘土矿物百分含量的比值分布趋势 66-695.3 长江口涨潮槽 A、C 柱样粘土矿物垂向分布 69-735.3.1C 柱粘土矿物垂向变化 70-715.3.2 长兴岛南小泓 A 柱垂向粘土矿物组合变化 71-735.4 涨潮槽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 73-765.4.1 河口海岸重矿物研究现状 735.4.2 长江口涨潮槽重矿物的分布 73-765.5 长江口涨潮槽沉积物重矿物的垂向变化 7

8、6-795.5.1 南小泓 A 柱的重矿物组合 77-785.5.2 新桥水道 C 柱沉积物重矿物垂向分布 78-795.6 小结 79-80 参考文献 80-83 第六章涨潮槽 A 和 C 孔沉积物微体古生物分布特征83-906.1 长兴岛南小泓 A 柱沉积物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特征 83-856.2 新桥水道 C 柱沉积物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特征 85-886.3 长江河口涨潮槽沉积物有孔虫分布特征比较 886.4 小结 88-89 参考文献89-90 第七章涨潮槽的磁学特性 90-1097.1 概述 90-937.1.1 磁性物质与磁畴 90-917.1.2 各种常用磁性参数的指示意义

9、91-937.2 长江口涨潮槽表层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93-967.2.1 取样和实验 937.2.2 长江口涨潮槽和落潮槽表层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93-967.3 长江口涨潮槽沉积物的粒度对磁性特征的影响 96-1017.3.1 长江河口涨潮槽、落潮槽沉积物粒度特征 977.3.2 粒度与磁性参数的相关性 97-1017.4 涨、落潮槽浅层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101-1067.4.1 新桥水道 C 柱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102-1047.4.2 长兴岛南小泓 A 柱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104-1067.5 小结 106-107 参考文献 107-109 第八章长江口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109-

10、1298.1 资料与分析方法 110-1118.2 新桥水道等深线和三维地形图 111-1178.3 新桥水道容积变化和冲淤计算 117-1208.4 新桥水道 0m 岸线和 5m 等深线演变 120-1228.5 新桥水道断面变化 122-1278.5.1 新桥水道横断面变化 122-1268.5.2 新桥水道纵切面的变化126-1278.6 小结 127 参考文献 127-129 第九章河口涨潮槽的沉积速率 129-1379.1 用(210)Pb 测年法测定涨潮槽的沉积速率 129-1329.1.1 取样和实验 1309.1.2 河口涨潮槽的沉积通量和地质年代130-1329.1.3 涨潮

11、槽的平均沉积通量 1329.2GIS 支持下用海图推算涨潮槽的沉积速率 132-1349.2.1 概述 132-1339.2.2 海图资枓与沉积速率计算 133-1349.3 研究区沉积速率 134-1359.4 小结 135-136 参考文献 136-137 第十章长江口涨潮槽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137-15110.1 涨潮槽的概念 137-13810.2 河口涨潮槽的复杂性 138-13910.3 河口涨潮槽的判别 139-14210.3.1 优势流和优势潮量 139-14010.3.2 底沙输移方向 14010.3.3 涨潮槽几何形态变化与水动力的互动 140-14210.3.4 小结 14210.4 河口涨潮槽沉积环境演化 142-14710.4.1 新桥水道沉积环境演化 142-14510.4.2 南小泓沉积环境演化 145-14710.5 河口涨潮槽的形成演化模式 147-150 参考文献 150-151 第十一章结论 151-15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