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284973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浙江省内审资格考试工作规范考试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考试内部审计工作规范考点1、 内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2、 内审准则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指南。3、 内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是职业规范,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执行;内审实务指南是具体指导,应当参照执行。4、 内审准则适用于审计的全过程以及各类组织。5、 内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2、6、 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7、 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A、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B、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协助。D、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8、 审计计划的组成: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9、 年度审计计划由内审机构负责人负责制定,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10、审

3、计通知书: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11、编制审计通知书的依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12、审计通知书送达的时间: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13、审计证据的类型: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14、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适当性)15、获取审计证据时考虑的基本因素:A、适当的抽样方法; B、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C、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D、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16、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17、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

4、聘请的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负责。18、审计工作底稿: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19、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20、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应建立保密制度。非内审机构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工作底稿,须由内审机构负责人或其主管领导批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21、内部控制: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

5、、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22、内控审计的目标:A、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B、信息的真实、可靠; C、资产的安全、完整 D、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E、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既定义+信息的真实、可靠)2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24、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 (合理保证) (有限保证 )25、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如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26、内控描述和评价的方法: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27、内控评价范围:既

6、可以全部控制要素评价,也可以部分控制要素评价。28、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29、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而进行。即使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30、舞弊的预防:指采取适当行动防止舞弊的发生,或在舞弊行为发生时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31、预防舞弊的主要途径:建立、健全组织的内部控制并使之得以有效实施。32、舞弊的检查: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迹象所显示的舞弊行为是否已经发生。33、舞弊检查实施人员:内审人员、专业的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其他专家。34、舞弊行为性质较轻且金额较小时,可一并纳入常规审计

7、报告;舞弊行为性质严重或金额较大,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35、审计报告: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36、内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如有必要,内审人员可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37、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38、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相对保证。39、审计报告的正文包括的内容:审计概括、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40、内审机构应将

8、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41、后续审计: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42、内审人员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43、督导: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44、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45、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进行督导。46、督导工作遵循的原则:重要性、谨慎性、客观性47、督导应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48、内审与外审的协

9、调:指内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49、协调工作包括的方面:A、与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沟通; B、配合外部审计工作;C、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D、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50、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进行结果沟通工作。51、结果沟通的内容:概括、依据、结论、决定、建议(同审计报告正文内容)52、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制定并执行遵循性标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审查、评价组织执行有关遵循性标准的情况。53、遵循性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54、评价遵循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时,国家制定的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处

10、理。55、内审机构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56、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三阶段: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报告57、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重点关注内容:A、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B、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C 、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D、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58、内部审计机构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与内部审计活动的差异。59、外部专家应当对选用的假设、方法及其工作结果负责。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60、外部专家可由内部审计机构从组织外部聘请,也可在组织内部指派。61、分析性复核:指内部审计

11、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62、执行分析性复核的三阶段:审计准备阶段(确定审计重点) 、实施阶段(获取审计证据) 、完成阶段(验证结论的合理性)63、分析性复核所获得的审计证据主要为间接证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64、分析性复核分析的信息包括的形式: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B、实物量信息与货币量信息 C、电子数据信息与非电子数据信息 D、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65、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66、风险管理的主要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即对已识

12、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即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67、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的两个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68、风险应对措施:回避、接受、较低、负担69、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的差异或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或决策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70、审计风险: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最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7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13、重要性标准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少。72、审计风险包括的两内容: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误风险、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或控制风险、检查风险)73、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水平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74、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 * 检查风险75、抽样总体确定的原则:相关性、完整性、经济性76、可容忍误差:指内部审计人员所愿意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重大程度77、审计抽样方法类型: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78、确定样本量的因素:A、审计总体。审计总体量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大(正比)B、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增大,样本量减

14、少(反比)C、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增大,样本量增大(正比)D、抽样风险。抽样风险越小,样本量越大(反比)E、可靠程度。可靠程度增大,样本量增大(正比)79、抽样风险的种类:错误接受风险(样本表明不存在风险,实际上却存在) 、错误拒绝风险(样本表明存在风险,实际上并没有)80、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81、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8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三方面: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外部评价83、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包括两层次: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15、84、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的途径:A、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 B、会计师事务所;C、管理咨询公司; D、内部审计协会; E、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85、内审人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应注意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86、处理人际关系的沟通类型:人员沟通、组织沟通沟通方式:口头沟通、书面沟通87、控制自我评估:指对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内审人员应当判定控制自我评估计划,召集组织相关人员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估,并做好组织、协调与记录工作。8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担任控制自我评估的负责人。89、控制自我评估的主要方法: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法、管理

16、分析法90、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指内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9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受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系的影响。92、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影响因素:A、职业道德素质; B、专业胜任能力;C、内部审计活动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的状况; D、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93、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94、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95、经济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既可以针对整个组织的经营活动,也可以针对特定项目、特定业务。96、经济性审计审查评价的主要内容:A、资金的取得和使用是否节约;B、人力资源的取得和配置是否恰当; C、物资财产的取得及消耗是否节约;D、资源取得和配置在时间消耗上的适当性。 (人、财、物、资源)97、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