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海事基础题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805183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18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海事基础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2006海事基础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2006海事基础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2006海事基础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2006海事基础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海事基础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海事基础题集(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政治理论第二章 职业道德第三章 基本法律法规第四章 船舶航行基础知识第五章 海事管理机构简介中 篇第一章 文字表达能力第二章 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章 文明礼仪第四章 行政管理第五章 求生与救助能力第六章船舶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下 篇第一章 海事管理基本法律简介第二章通航管理第三章 船舶监督管理第四章 船舶防污及危险品监督管理第五章 船员管理第六章 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第八章 水上交通事故与应急管理第九章 执法规范与执法监督上 篇海事基础知识第一章 政治理论一、 单选题1.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的实质和核心。A、哲学 B、唯物辩

2、证法 C、经济学2.以(A)学说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说史中实现的伟大变革。A、剩余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3.对立统一规律指出,(C)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A、运动 B、反复 C、矛盾4.矛盾的(C)是不同事物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A、统一 B、普遍性 C、特殊性5.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C)。A、不断否定 B、客观否定 C、自我否定6.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即(B)。A、哲学 B、对立统一 C、唯物辩证法7.(A)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即对立统一。A、矛盾 B、斗争 C、对立

3、8.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C)两种基本形态。A、内因和外因 B、统一和斗争 C、量变和质变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B)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全部与局部 B、共性与个性 C、统一与矛盾10.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C)。A、典型 B、局部 C、个性11.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两种规定性,(C)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A、量 B、个 C、质12.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两种规定性,(A)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等。A、量 B、质 C、个13.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形态。(B)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A、不变

4、 B、量变 C、质变14.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形态。(A)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A、质变 B、不变 C、量变15.量变和质变的不断相互转化和相互交替,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A)的统。A、连续性和阶段性 B、斗争性和统一性 C、个性和共性16.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当(B)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突破原来的度,质变才会发生。A、数 B、量 C、质17.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次(A)都是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是一个新陈代谢、日益完善的过程。A、否定 B、肯定 C、前进18.事物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C)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和性质稳定

5、的方面。A、否定 B、稳定 C、肯定19.事物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C)方面是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A、肯定 B、不定 C、否定20.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过程,经过(C)三个阶段。A、一次否定一次肯定 B、两次肯定 C、两次否定21.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A)。A、前进性和曲折性 B、统一性和矛盾性 C、斗争性和联系性2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A)时期。A、萌芽 B、初步形成 C、走向成熟23.毛泽东概括(A)是党的生命这句至理名言,揭示了中国革命长期的斗争经验。A、政策和策略 B、民主集中制 C、阶级斗争24.毛泽

6、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提出:关于(B)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A、思想道德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思想教育工作25.毛泽东针对党内历史上存在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提出(A)的正确方针。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教育在前,批评在后”C、“团结教人,斗争救人”26.简要地说,(C)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A、统一斗争 B、统一团结 C、统一战线27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A、武装斗争 B、阶级斗争 C、革命斗争28.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B)具体体现,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行动的总方向和总道路。A、党章 B、纲领 C、党性29.党的组

7、织建设,就是按照(C)的原则建设党。A、党的章程 B、阶级斗争 C、民主集中制30.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A)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工人阶级 C、共产主义31.邓小平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A、改革开发 B、发展生产力 C、共同富裕32.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A)作出了总结性的科学概括。A、社会主义本质 B、经济建设发展 C、改革开放33.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A)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8、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C、改革开放,全面发展34.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A、解放劳动力、发展新农村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解放全中国,发展生产力35.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A)的创造性构想。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统一国家” C、“不同国情”36.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B),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37.我国当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之

9、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A)的基本矛盾。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A)的问题,从而成为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国家”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社会主义”3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C)提出的。A、生产力水平 B、人口众多的实际 C、基本国情4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4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10、(A),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解放思想 C、坚持实事求是4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B)。A、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人为本 C、共同富裕43.发展社会主义(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A、法制政治 B、文明政治 C、民主政治44.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B),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A、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 B、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C、民主、消费和人权权益45.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A)的,它是硬道理,是第

11、一要务,A、发展 B、创新 C、改革4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A、统筹兼顾 B、协调发展 C、和谐社会4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是关键。A、党员 B、干部 C、领导干部48.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B)A、党领导经济的能力 B、党领导发展的能力C、党领导建设的能力49.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坚持把(A)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A、发展 B、改革 C、创新50.交通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交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C)作为整个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A、“行业为本” B、“安全为本” C、“用户为本”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它的产生可以概括为(BCD)等几个社会历史条件。A农民工的大量出现 B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它有三个基本的或者主要的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BCD)。A、唯物辩证法 B、哲学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来源于(ABC)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都加以吸收和改进,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