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805121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XX县XX乡XX村努力在“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上做文章,围绕“发展增收、实事办实、班子建设”三个中心,千方百计带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0分)在“览祖国山水,寻华夏文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小组计划制作一本宣传图册,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准备和校验工作。下面是几幅泰山的摩崖题刻。请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泰山气势磅礴、地位崇高的作品作为宣传画册的封面,并结合其书体特点及题刻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第一幅:五岳独尊 第二幅:造化钟神秀 第三幅:云海 第四幅:拔地通天你选择:第 幅 理由: 2小组成员给下面一段描写漓江山

2、水的文字附上了几句赏析的话,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要生动得多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走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这时我想,这难道不是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吗?A. 选段开头把从桂林到阳朔

3、的景比作“画卷”,形象地概括出了桂林山水的美。B. 选段中运用“打着”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雨的细密,衬托了漓江的静美。C. 选段中用“走入”一词,让小小的渔舟有了人的情态,为美景增添了生气。 D. 选段结尾处语气强烈,意在强调要把眼前的景和李可染的画作相提并论,一求高下。3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下联:目击 ,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八阵图 三分鼎 东

4、连吴 谨慎 D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4宣传图册中还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字,请你仔细研读,完成(1)(3)题。(6分)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崇尚山水自然的庭院空间中,水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可见,庭院中对水的经营,是符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觉到开朗宁静,而分散用水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一般庭院规模较小,以聚水为主。庭院规模不大,利用曲折分散的水体来营造和丰富空间层次。而在规模较大的园

5、林中,则采用带状或聚散结合的水池构图以求空间的丰富。 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 、 ,妙在 。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应用于园林的装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区分成了不同种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料。“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历代的造园家们都十分讲究叠石技巧。根据石头的天人造型,用各种奇巧的手段,将石块堆砌组合成假山景观。(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符合 (f) 应用 (

6、y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B. 符合 (f) 应用(y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C. 符合 (f) 应用(y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D. 符合 (f) 应用(y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栩栩如生 B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C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D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千姿百态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经营”一词的意思。(2分)答:_5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小组成员想对参观污水处理厂的活动进行报道,并准备将文字稿放到宣传册中。其中标点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3月22日是“世

7、界水日”。我校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学习实践基地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以留住绿水青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厂区,参观雨水收集装置、污水处理池等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污水处理过程,学习了节水知识,增强了爱水意识。活动结束后,大家还纷纷表示爱护环境,就要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人人争当“节水宣传员”。 A第句中的破折号换成冒号 B第句中的书名号换成引号C. 第句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 D. 第句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6表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文不胜枚举,小组成员选取了一些古人的作品,设置成了竞答题目,请你完成(1)(3)题。(5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

8、沧海)(1分) (2)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1分)(3)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并说出带给你的思考。句子: , 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9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

10、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怀王:即楚怀王。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7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相去甚远 B.去国怀乡 C. 馀悉除去秦法 D. 去岁流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 9 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

11、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分)答: 三、名著阅读(共12分)10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4)题。(共6分)1. 华为告诉江姐重庆出了问题,余新江被捕了。江姐立刻决定让华为帮她转移联络站的东西。江姐叫他们先走。2. 华为他们刚走, 便闯了进来。他装着惊喜的表情道:“我找了你好久啊。”3. 不等江姐开口,他接着说:“余新江病了,老许派我秘密运来一批军火,你最好去检查一下。”6.江姐一面答应“好”,一面抽出笔写了个条子,让他把条子送出去。他心虚推托不送。江姐望了望华为走的方向。5.江姐“哦”了一声,淡淡地说:“没有人被捕

12、?那很好!我担心同志们的安全。” 他急着诱江姐出门。4. “余新江病了?”江姐注视他躲躲闪闪的眼睛,单刀直入地问,“最近有同志被捕吗?” 他回答说:“没有。”9. 躲在门口的特务听到声音,一齐冲了进来。江姐不再说话,伸手披拂了一下衣襟,高昂着头,朝门外走去。8.过了好一阵,江姐决定不再周旋,痛骂道:“无耻的叛徒!”见江姐识破,他便露出原形,掏出手枪对准了江姐。江姐轻蔑地扫了一眼,大声命令道:“开枪吧!”7. 她想: ,便说:“那好,你等一下。”她拿起梳子重新梳理她的头发。这时,江姐发现门口有人影,知道脱身已不可能了。(1)第二幅画文字部分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 (1分)(2)从第二幅到第七幅画表

13、现出了江姐 的特点。(1分)(3)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江姐的心理活动。(1分)(4)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请你结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及其经历,说说你对回忆录名称的理解。(3分)你的理解: 1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在这些磨难中,哪一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出故事吸引你的原因。(3分)故事: 原因: 12论语中的智慧,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请你结合下面任意一则,说说它带给你的转变。(3分)第一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二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

14、敏于行。” 第三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四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 -16题。(共9分)【材料一】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那里风沙大、降水少,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靠崖窑是利用自然的垂直崖壁横向掘进的窑洞,按地形等高线排列成行,上下行之间以踏步连接。地坑窑是一种下沉式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