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745091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对点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立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是市委、市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XX经济社会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物质运动的规律1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BC D答案C解析“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体现了;“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体现了;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否定了世

2、界的客观性。2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漫画中的人在创新活动中不从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或者说违背了客观规律,事与愿违,这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选D;题干未涉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排除A;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待传统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C。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题。3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

3、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向雾霾等污染宣战、治理污染,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正确,A错误;向污染宣战需要变革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方式,B错误;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缺一不可,C错误。4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

4、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研究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并用以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正确;规律是客观的,B错误;C、D与题意不符。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两句古语启示我们()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B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

5、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C规律是普遍的,要承认所有的物质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活动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要“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也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入选;A中“人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表述错误;C、D与题干主旨不符。62015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表示,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112的力量。新形势下发展中美关系,应该随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 BC D答案C解析系统具

6、有整体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因此,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112的力量,符合题意。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新形势下发展中美关系,应该随时而动、顺势而为,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只有部分以有序、合理的形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说法错误。7目前,厄尔尼诺已经给全球气候带来了重大的影响。2015年10月,非洲多个国家面临旱灾威胁。至10月中旬,美国加州干旱造成超过一亿棵树死亡,约占加州森林的20%。2015年11月3日,中国气象局表示,目前厄尔尼诺已经达到极强标准,预计今冬将达到峰值,继续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各方要做好应对

7、准备。这表明()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规律的客观性让人类面临诸多重大灾难C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利用规律趋利避害D对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影响必须作具体分析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极端天气现象,并做好应对准备,趋利避害,C正确。A突出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材料主旨不符;B说法错误,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自然灾难不是规律带来的,而是自然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体现,相反,人类还可以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D材料没有体现。8波兰诗人辛波丝卡在告别风景这首诗中写道:“我并不会责备春天,它已再次出现。我不会责怪,因为,年复一年,它履行着职责。我知道,我的忧伤,并不能阻止新绿。叶片只在风中,俯身”下列

8、句子中,与诗文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答案B解析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中的诗文主要说明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主要强调了规律的普遍性,B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是诡辩论,D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9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策部署,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我国决定再裁减军队员额30万,使军队总员额减至200万,从而调整优化规模结构。裁减军队员额30万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裁军的重点是压减老旧的装备部队,精简机构和非战斗机构人

9、员。此次裁军()分清了主流和支流,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表明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分割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A BC D答案D解析裁军的重点是压减老旧的装备部队,精简机构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分清了主次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次方面,排除;意识不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必须通过实践,错误。符合题意,当选。10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

10、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答案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审读材料对应知识点作答。把握并顺应必然趋势,对应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等,对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对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11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高龄少子

11、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同时,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挑战。适时修改“一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满足现实需要的必要举措,也是顺应趋势、顺应民意之举,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必要性。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修改中华人民共

12、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满足现实需要的必要举措。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适时修改“一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尊重了人口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维护人口安全的需要。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发展。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设问知识限定为辩证唯物论,然后审读材料,弄清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及意义,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思考。考生要注意观点结合材料,瞄准问题指向,具体分析说明。对我市重点建设、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重大技术攻关以及重大推广等项目的确定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严谨的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