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734544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师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立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是市委、市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XX经济社会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师说本课话题尊师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点评】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韩愈认识到了这一点,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勇敢地站出来指出教师具有“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作用。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尊师重教,捐巨资兴办了汕头大学。一次,他邀请汕头

2、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他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说,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将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火车站接各位老师。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3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教养的。马卡连柯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欠略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经传()句读()或不焉() 郯子()老聃() 苌弘()【答案】zhundufutndnchng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授之书而习其

3、句读者()(3)或师焉,或不焉()【答案】(1)“受”同“授”(2)“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3)“不”同“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师(2)传(3)道(4)惑(5)之(6)其(7)则(8)乎【答案】(1)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动词,从师学习/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2)动词,传授/动词,流传/zhun,名词,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动词,传送,传递(3)名词,道理,这里指儒家之道/名词,道德学问/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动词,说,谈论/名词,学说(4)名词,疑惑/动词,使迷惑/形容词,糊涂/动词,有了疑惑(5)代词,指代道理/助词,用在主谓之

4、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示反诘,多么/代词,他的(7)副词,就/连词,表转折/副词,是,表判断(8)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2)惑而不从师 ()_(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4)吾从而师之 ()_(5)孔子师郯子 ()_(6)圣益圣,愚益愚 ()_(7)小学而大遗 ()_(8)位卑则足羞 ()_(9)不耻相师 ()_(10)而耻学于师 ()_(11)则耻师焉 ()_【答案】(1)名词作动

5、词低于(2)名词作动词有了疑惑(3)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7)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3)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5)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6、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6)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答案】(1)求学的人。(2)靠他来的。(3)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4)一般人。(5)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要学习。(6)不一定。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4)不拘于时。()译文:(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6)师不必贤于弟子。()译文:(7)而耻学于师。()译文:(8)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译文:(9)今其智乃反

7、不能及。()译文:【答案】(1)判断句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判断句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判断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4)被动句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5)宾语前置句(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6)状语后置句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7)状语后置句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8)状语后置句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9)省略句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常识速览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

8、黎县)韩氏是望族,韩愈自称其郡望为“昌黎”,所以后人又称其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步入仕途,曾几度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

9、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整体感知本文通过阐明从师学道的重要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并以孔子为例论证“圣人无常师”,论述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表现反抗流俗、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 文脉梳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其子其身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能体现择师标准的一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道之所存,师之

10、所存也ABCD.【解析】强调老师的重要性;说明老师的作用;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均能体现择师的标准。【答案】C2下列对本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提出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古之学者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C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解惑是核心。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解析】C项,应为“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答案】C二、阅读课

11、文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当时轻视师道不良风气的一组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位卑则足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B CD. 【解析】强调不从师风尚的时间之久;批评今人本末倒置,轻重混淆;说明君子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间接体现轻师风气。【答案】B4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师道之不传”已经很久,提示了全段内容。举出时弊,批评不良风气,议论转到现实问题上来。B本段中以给孩子择师与自己耻师作对比,为下文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彰显“众人”的糊涂埋下伏笔。C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评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D作者深挖士大夫以从师学习为耻的思想根源“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腐朽思想,点明师道不复的原委,对巫医乐师百工的愚昧表示慨叹。【解析】D项,本文中“巫医乐师百工”是作者赞赏的对象,“君子”“士大夫”的做法才是愚昧之行。【答案】D三、阅读课文第三、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常:经常的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解析】常:固定的。【答案】A6下面对这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