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680548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案 岳麓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加强学习,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要带头深入调研,走向基层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1.重点:

2、(1)识记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分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4)掌握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5)掌握中日建交的原因和过程(6)识记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并分析其影响。2.难点:理解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教材整理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外交方针(1)方针政策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3、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实践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4)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图解示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背景政策成就教材整理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

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2)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中美关系改善(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受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2)过程:1972年9月

5、,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4影响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误区警示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不是加入联合国1971年, 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教材整理3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1国际交流与合作(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2)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

6、组织(WTO)。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其健康发展。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外交成就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中国还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知识网络

7、史论要旨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和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兴起。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究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史 料解 读史料一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

8、1年5月)访问北京的谈话注意史料一出处信息“尼克松”。史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把握关键词“正当理由”冒号后面的信息;“影响”注意从中国角度分析。【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尼克松谈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行动?【提示】意图:释放缓和信号,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行动:1972年访华。(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

9、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因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史论拓展】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日趋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2从中国方面看(1)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3)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10、。(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解题模板】抓关键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73年”“重返”排易误1973年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故A项错误;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错误;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D项错误验结论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

11、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故C项正确【答案】C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导学号:24940150】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解析】“我们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其中B项最能反映这一点。【答案】B2(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

12、印度支那问题,进一步缓解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关国家在瑞士举行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上海合作组织峰会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解析】由题干信息“1954年”“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瑞士”可以判断是日内瓦会议。【答案】A3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导学号:24940151】A重返联合国B中苏关系正常化C中美关系解冻D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中苏建交是1949年,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1985年中苏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答案】B4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

13、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导学号:24940152】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B项符合题干中俗语的含义,A、C、D三项均不能体现题干中俗语的含义。【答案】B5对比思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与问题。(1)对比:完成表格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新时期:“_”政策a.坚定的站在_一边;b1950年2月14日签订_;c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坚定的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b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c坚持在_基础上发

14、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2)思考: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请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世界政治格局最主要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一边倒”政策的含义回答;根据时间回答;从材料中“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可以作出回答;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二战后初期,美苏形成两极对峙格局;“新时期”是1978年后,出现多极化趋势。【答案】(1)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新中国成立初期:两极(两大阵营)对峙;新时期:多极化趋势。 敢于担当,是我们党先进、优秀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如何担当作为,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