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635241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加强学习,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要带头深入调研,走向基层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 (试卷总分:7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Cl-35.5 S32 Na23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 B冰雪融化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2 “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保证,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2、 A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B就地焚烧秸秆 C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能源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3. 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酒精 乙醇 CH3COOH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食盐 氯化钠 NaCl( )4.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6右图为R元素

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为11 BR属于非金属元素C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x DR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 )7.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锈斑( )8.根据下图所示物质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的酸性比酱油强 B肥皂是中性物质 C厨房清洁剂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橘子( )9.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生铁可全部溶解于过量稀盐酸 D黄铜

4、的硬度比纯铜大( )10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火能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与水接触可产生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三甲基一氯硅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C三甲基一氯硅属于有机化合物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共14个原子构成(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

5、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BD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 )1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

6、中正确的是 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 )14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选项目 的方 案A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将滤液蒸发结晶B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D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

7、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010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g)9.358.78.057.46.756.75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0% B9.8% C83.3% D49%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方程式每空2分,第19题(3)计算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16(10分)(一)化学改变我们的生活,请从“钛合金;甲烷;干冰;熟石灰;活性炭;食醋”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2)能除去冰箱中异味的物质是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 (4)可用来

8、制造人造骨的是 (5)可除去热水瓶胆里水垢的是 ;(6)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二)用化学用语表示:(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 (2)烧碱溶液中的阴离子 (3)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中的“碱”是指 ; (4)碘酒中的溶剂 17(8分)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1)西瓜有甜味,主要是因为含有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 。(2)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羊毛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 ,可以用 的方法鉴别涤纶、羊毛。(3)化石燃料是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

9、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4)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硬水有害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成软水。18.(10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1)仪器的名称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 (填序号)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可用 (填序号)装置。(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

10、步骤是 、称量、溶解、装瓶,配制结束后发现是使用I图方法进行称量的,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5)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蒸发时用到的装置是H,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19(1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NaOH、Na2CO3、NaHCO3、NaCl等常见的钠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知识回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NaCl主要存在于海水中 烧碱(NaOH)和纯碱(Na2CO3)都属于碱Na2CO3和NaHCO3的俗名分别为苏打和小苏打NaOH和Na2CO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分析判断】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84”消毒液。

11、你认为“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 ASO2 B Na2CO3 CKMnO4 DNaClO【提出问题】NaOH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那么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有没有变质呢?该小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1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2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3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提出猜想】猜想:样品中只有NaOH 猜想:样品中只有Na2CO3 猜想:样品中既有NaOH又有Na2CO3【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1取少量样品,加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得无色

12、溶液。2取少量实验1所得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填“”、“”或“”)不成立。3取少量实验1所得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操作: 。对应现象: ,则猜想成立。【定量研究】上述样品变质的程度如何呢?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装置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6gL1)(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若用水代替饱和NaHCO3溶液,则所测CO2体积会偏小,原因是 (2)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测试的结果可能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计算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