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602065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单元15子夜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加强学习,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要带头深入调研,走向基层子夜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随处可见、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照的,_骗钱的,偷漏税款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_,将贪腐得来的钱财转移到海外,以供家属挥霍。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部分高校提高学费的理由是“培养学生的成本上升”,看上去_。可是,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建设投入过多才是经费紧张的最大原因。

2、A冠冕堂皇肆无忌惮明火执仗B肆无忌惮冠冕堂皇明火执仗C明火执仗肆无忌惮冠冕堂皇D冠冕堂皇明火执仗肆无忌惮【解析】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符合第句语境。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符合第句语境。明火执仗:形容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毫无顾忌。符合第句中“暑期培训班”光明正大骗钱的语境。【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

3、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B.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D.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答案】C3下面一段话的句子打乱了顺序,

4、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小说历来受到“史传”传统和“诗骚”传统的深刻影响与渗透一方面,茅盾为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念提供鲜明的、形象化的历史图景深入地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国内经济斗争、阶级斗争的现实,得出的是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结论茅盾的子夜依然处在这两大传统互动的框架之中另一方面,茅盾也没有忘记“言志抒情”的“诗”的功能他将个人的、感性的历史经验编织在对具体人物的塑造中他在作品中寄予了人文反思、人道批评ABCD【解析】第句是总说,第句中有“这两大传统”一词,可见应紧承句,第句是对第句的分说的一个方面,应紧承句,第句是对第句的分析,第句是对第句的分说的另一方面,第句是对第句的阐释,应在

5、句后,第句的内容比第句的内容更具体,应在句前。【答案】B4以“对社会、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以适当加减字)。在彷徨和幻灭的书前,鲁迅和茅盾不约而同地录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并非偶然,因为他们都力图通过自己的小说对社会、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解析】解答句子重组题目,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意。当陈述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想不改变原意,那么原句的逻辑关系就要随着开头的成分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需要演变成新的逻辑关系。原句的逻辑词要在新的语境下做相应调整。指代要清楚,不能随意指代,尤其是人称代词不能出现在被指代词的前面。【答案】对社会

6、、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是鲁迅和茅盾小说的共同特点,因而他们在彷徨和幻灭的书前,不约而同地录下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并非偶然。5根据语境,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作家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正在市场买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我在犹豫,是买西红柿还是买茄子,因为西红柿比茄子贵。这时,出版社的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获奖了,我当即决定买西红柿!当天中午吃的是鸡蛋西红柿面,味道跟平时吃的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鸡蛋就是鸡蛋,西红柿就是西红柿。”【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时要注意具体语境。这个语段是叙述刘震云在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时的平常心态。刘震云

7、是拿鸡蛋和西红柿作比喻,表明自己的生活并不因为获奖而有所变化。【答案】虽然我获奖了,但我还是原来的我,不会因为获奖而有什么本质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

8、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无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

9、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

10、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

11、,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了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是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

12、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

13、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解析】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他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答案】AE7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解析】顾林说他不一定卖,主要是因为“矛盾”心理,所以回答时要从此时顾林心理矛盾的原因入手。从文章内容来看,“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此外,“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但父亲住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答案】他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8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解析】分析王教授的性格特点,应主要从王教授父子被救后,王教授的表现进行概括。当他们父子被救后,王教授在江北开设分店,目的是寻找救命恩人,由此可知他知恩图报,当然后来花30万元买那个“赝品”也能体现这一点。此外,他因送救命恩人“赝品”而感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