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601841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6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 选考题15分题型突破,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1.全国卷近三年考题统计,一、考情回顾,2.命题规律分析 (1)选修一模块以考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主,尤其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改革。选修三模块以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联合国等内容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内容也有涉及。选修四模块的考查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为主,其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世界史上的人物也有涉及。 (2)设问方式都是两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背景(原因)、特点、内容(措施)、影响(作用)、实质等,

2、有的还要求比较异同或进行评价等。 (3)选考题多以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例题1 (2018课标全国,4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

3、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二、题型示例,(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例题2 (2018课标全国,4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

4、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例题3 (2016课标全国,48)(15分)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

5、、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

6、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第一步(答什么) 审题,明确题目的答题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比较,例如例题1中的第(1)问,例题2中的第(1)问;有的题目要求分析说明背景,例如例题2中的第(2)问,例题3中的第(2)问;有的要求分析概括意义,例如例题1中的第(2)问;有的要求概括特点,例如例题3中的第(1)问。 第二步(答案来自何处) 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联系必修所学,调动知识。 例如例题1中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获取以下关键信息:“在位年序纪年”“没有特定的名号”“诸侯王之年纪事”“创制元封年号”“通用于全国”;例题1第(2)问可调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等相

7、关内容。,三、做题步骤,第三步(怎么答) 组答案,解读所提取的信息,运用相关必修一、二、三的有关知识,规范作答。,例题1 答案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例题2 答案 (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例题

8、3 答案 (1)特点: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历史背景: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1.学会寻找题目的题眼。题眼体现题目的主题或核心内容。例如例题1中“年号的制定”即是题眼。据此题眼,寻找材料中的答案。 2.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看似“无用”的信息。例如例题1中“诸多统一政策中”,据此可概括年号制改革的意义之一是“维护国家统一”。 3.注意依据设问的分值选定答题要点,可适当多答12条。例如例3第(1)题为8分,要点一般为4条,回答时至少要答4条,最好适当多答几条。 4.如果不会回答题目中有关意义影响等设问,千

9、万不要空白不答,结合教材相关或类似改革的意义、影响来回答,也能得一少部分分数。,四、方法总结,5.概括归纳时,不能照搬原文,可摘取关键词句,否则只能得很少的分。例如例题3中“衙斋卧听萧萧竹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属于材料原文,是不得分的,若概括为“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即可得2分。 6.回答选修模块的题目,如果结合相关必修模块的知识来回答,能拿到高分。例如例题3中第(2)问可结合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来回答。多答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可得1分);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可得1分)。,1.(2018青岛一模,4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 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五、针对训练,又称汉官,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

11、省、门下省及御史台、翰林院等。 摘编自漫谈辽代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辽朝官制的特点。(9分),答案,答案 原因:辽代疆域不断拓展;境内民族关系复杂;契丹族和汉族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少数民族政治治理汉地经验缺乏。 特点:贯穿因俗而治,形成契丹、汉两套行政体系;契丹文化与汉文化并行交叉,以契丹族行政系统为主;官僚体系设置较细致,分工明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影响。(6分),答案,答案 影响: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流与融合;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辽朝对汉地的统治,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2.(2

12、018济宁高三二模,4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后,美国政府居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以及苏维埃制度的本质”。获悉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领导人断定是苏联发动的,使他们迅速决定进行全面的军事干预。同美国军事干涉政策相比较,中国抗美援朝决策过程长且反复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美国军事干涉性质的认定外,主要是决策层面临国内困难和受到盟国关系的牵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不仅在朝鲜半岛使用武力,而且在台湾海峡和东南亚加强军事部署,这些军事行动显然被视为全面干涉,朝鲜战争不过是美国发动侵略的借口。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

13、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必须帮助朝鲜。中美都是在本国境外诉诸战争,可以说双方决策层都没有将冲突视为仅仅是朝鲜的地区冲突。美国认定朝鲜的进攻是苏联“征服”亚洲的第一步,必须予以全面反击。中国则断定,美国的军事干涉从一开始就超出朝鲜半岛,表明美国蓄意在东亚进行针对中国的全面扩张和侵略,中美冲突在所难免。从双方的决策过程看,中国显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答案,(1)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中美领导者都没有将朝鲜战争仅仅视为“地区冲突”。并说明这种认识体现出的国际局势特点。(8分),答案 原因:美国认定苏联发动朝鲜战争,意欲通过军事干预遏制共产主义;中国断定

14、美国意图侵华,且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受盟国关系的牵制。 特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答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比美国作出战争决策更加“困难”的原因。(7分),答案 原因:中国正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中美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差悬殊;受中苏关系的影响。,3.(2018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4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

15、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摧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答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8分),答案 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7分),答案 影响: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