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601632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6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加强学习,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跟进学、经常学、反复学,真正学深悟透、学懂弄通。要带头深入调研,走向基层 送李愿归盘谷序 本课话题 淡泊名利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生活中难免或有些不如意,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怎样才能平复心灵的创伤?怎样才能找到诗意的栖居地?走入大自然吧,把名利抛之于脑后,安适纯净的大自然会滤

2、去我们心中的烦躁,会纯洁我们的灵魂。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很多人都已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忙忙碌碌,一无所获,但是城市就像一张网,黏住了无数人童年的梦想,让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永远无法自拔。不过,总有人能挣脱束缚,奔向自己理想的生活。在英国巴斯居住的一对夫妇,厌倦了都市的纷扰,带着三个儿子搬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这对夫妻曾经是酒店老板和IT业经理。8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土著汤加人一同居住在这里。妻子坦言,自己在巴斯上大学,随后又在伦敦工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交通上。为了逃离城市的束缚,她开始了世界旅行,随后遇见了自己的丈夫,两人成家生子后,共同决定搬到这个人

3、迹罕至的小岛上。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 2.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3.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 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 洪自诚 5.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薛宣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则树旗旄( ) 罗弓矢( ) 清声而便体( ) 飘轻裾( ) 翳长袖( ) 美可茹( ) 黜陟( )( ) 趑趄( )( ) 嗫嚅( )( ) 膏吾车( ) 秣吾马( ) 【答案】 mo sh pin j y r ch zh z j ni r o m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才畯满前( ) (2)秀外而惠中(

4、) 【答案】 (1)“畯”同“俊” (2)“惠”同“慧”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鲜 (2)穷 (3)致 【答案】 (1)xin,形容词,稀少/形容词,新鲜的,鲜嫩的 (2)形容词,偏僻的/形容词,困厄的,处境艰难的/动词,到尽头 (3)动词,得到,取得/动词,到达/动词,招致,招引,引来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武夫前呵( )_ (2)粉白黛绿者( )_ (3)罗弓矢( )_ (4)升高而望远( )_ (5)才畯满前( )_ (6)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_ (7)处秽污而不羞( )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2)名词作动词 搽白粉;画黛绿 (3)动词的

5、使动用法 使罗列 (4)形容词作名词 高处;远处 (5)形容词作动词 聚满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豪壮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羞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隐者之所盘旋 古义:_ 今义:环绕着飞或走。 (2)奔走于形势之途 古义: _ 今义:事物发展的状况。 (3)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古义: _ 今义:前进和后退。 (4)刀锯不加 古义: _ 今义: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具。 【答案】 (1)盘桓,逗留。 (2)地位和权势。 (3)犹言任免、升降。 (4)刑具。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 译文:_ _ _ (2)大

6、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 译文:_ _ _ (3)濯清泉以自洁。( ) 译文:_ _ _ (4)采于山,美可茹。( ) 译文:_ _ _ (5)坐茂树以终日。( ) 译文:_ _ _ (6)秀外而惠中。( ) 译文:_ _ _ (7)谓其环两山之间。( ) 译文:_ _ _ (8)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 译文:_ _ _ 【答案】 (1)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 (2)判断句、定语后置句 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时、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 (3)宾语前置句 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4)状语后置句

7、 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 (5)状语后置句 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 (6)主谓倒装句 外貌秀丽,资质聪慧。 (7)省略句 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 (8)固定句式,“与其孰若”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4岁。他从19岁到京师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次上书宰相而不理的遭遇,还有多年节度使“幕府吏”的惨淡生涯。贞元十七年(801),他回长安等候调选,十八年春,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小学官。因此,韩愈这段时期的诗文,不时流露出不遇之叹、不平之鸣,流露出相信命运、羡慕隐居的想法。也就在贞元十七年,韩愈的朋友李愿要去盘

8、谷归隐。这个李愿,唐人高从所跋盘谷序后说他是“不干誉以求进”“寄迹人世,心游太清”(转引自唐宋文举要上)的大隐士。韩愈和他算得是同乡,有老交情。李愿归隐的盘谷,又是韩愈的故里,这真叫他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篇赠序,一吐心中块垒。 赠 序 赠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惜别或勉励之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隐士李愿之口,尖锐地讥讽了那些声势显赫的大官僚和追求功名利禄的无耻之徒。同时,这篇文章使我们看到了唐代知识分子对待人生、仕途的不同态度,看到了唐代为什么隐逸成风的一个侧面,也看到了韩愈由于仕途坎坷而在思想上产生的犹豫和动摇。 _ _ 【答案】 高洁不污的隐士 趋炎附势的官迷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头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作用? _ _ _ 【答案】 第一段,作者就通过叙述和考释,简要地介绍了盘谷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强调盘谷“宅幽而势阻”,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两相联系,点明了送别的题旨。 2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