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7356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三轮复习 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考前十五天复习资料经纬网与地图基础再现一、经纬网的应用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千米(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3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二、等高线图的应用判读应用具体内容判读技巧推算高度通过读取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陡崖或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x1)dH(x1)d(x为陡崖处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判断地形类型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

3、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等基本地形山脊与山谷的区别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如果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地形影响分析对气候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两

4、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对河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发育河流;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水电站选址于落差大的河段;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向地势低处对农业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山区应针对不同坡度、高度确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对生活登山线路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外出宿营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

5、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沿山谷徒步旅行时,一旦遭遇大雨或发现泥石流,要马上向与河谷垂直的高处转移 考前押题1读“世界某岛屿位置图”,完成(1)(2)题。(1)该岛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北京的东南方向北京的西南方向A B C D(2)该岛南北相距大约()A100千米 B200千米 C400千米 D600千米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数值变化可判断纬度为北纬,经度为西经70左右,因此该岛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北京的经纬度约为(40N,116E),与该岛的经度差大于180,因此该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第(2)题,读图可知,该岛南北相距大约2个纬度,根据纬度1大约是111km,

6、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C(2)B2下图为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C位于B的东南方向B北极航道中AB段的走向为东北西南C冬季,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在D海域逆风逆水D从大连飞往鹿特丹的航班,最近距离的航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2)关于北极航道与传统航道的说法,错误的是()A北极航道较传统航道线路短B北极航道较传统航道通航时间短C北极航道较传统航道繁忙D北极航道有突出的战略意义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海陆分布判断,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故可判断C在B的西南方向。冬季,大西洋海域盛行

7、西南风,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在D海域顺风顺水。从大连飞往鹿特丹的航班,最近距离的航向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选B。第(2)题,北极航道沿途国家少,纬度高,气候寒冷,冰封时间长,因此不及传统航道繁忙。选C。答案(1)B(2)C3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完成(1)(3)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A先向东,再向东南 B先向西南,再向南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北,再向西(2)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280 m B170 m C450 m

8、 D120 m解析第(1)题,河流形成于山谷,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选C。第(2)题,该地夏季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该村庄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村庄东南方向有山地遮挡。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方向有山地遮挡。选C。第(3)题,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200 m陡崖相对高度400 m。选A。答案(1)C(2)C(3)A倒计时第14天宇宙中的地球基础再现一、地球宇宙环境1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地球的物理特征与其他行星

9、相比无特殊之处。(2)特殊性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三因素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大气层黑子光球层(1)影响地球电离层,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2)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耀斑色球层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运动的规律运动形式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相等,均约为15/时不断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者关系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

10、)之间存在黄赤交角,该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时间的计算。a地方时的计算:东边的地区先看到太阳,故地方时较早;每向东15,地方时加1小时,每向西1,地方时减4分钟,可借用公式计算:T求T知4分钟两地经度差(所求地点在东用“”,反之用“”)。b区时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则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且也是东早西迟,即向东加、向西减,可用公式表示:T求T知1小时两地时区差。试题常会要求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和世界标准时间(零时区的区时)。在进行地方时或区时计算时

11、,一般可用数轴法,如下图所示,画出全球的经度范围(或24时区),标出已知地点的位置、时间,然后按东加西减、每15对应1小时的法则,就可轻易求出另一地的时间。若120E的地方时为12时,则130E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若东八区为10时,位于其西边的东三区则为5时。两条日界线。a一条日界线为国际日界线,它是人们为了避免日期混乱而特意设定的,以180经线为基础,但为了方便该线附近国家的生活,该线有三处弯曲。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应加一天;由于国际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位于同一个时区,故越过日界线后,区时不变。另一条日界线是0时经线,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2、它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b在判断地球上某一日期所占的范围时,可先找出0时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由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界线为旧的一天;随着地球的自转,0时经线自东向西移,故新一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旧一天的范围逐渐缩小。(2)公转的地理意义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与五带。3四节气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节气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极圈及

13、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4.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4)恰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考前押题1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1)导致该区域自东向西冬

14、、夏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2)关于图中序号所在地叙述正确的是()A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所以冬夏季日照时数最多B地冬季日照时数大于700C地农业类型为灌溉农业D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最小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确定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东部阴天多,日照时数少;西部晴天多,日照时数多。青藏高原由东向西纬度位置相当,所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差无几,海拔差别也不是很大。选B。第(2)题,读图可知地日照时数最多,原因是地位于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冬夏季日照时数最多,A正确;地冬季日照时数为600700,故B错误;地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故C错误;地夏季日照时数为500,冬季日照时数为600,冬夏季日照时数差为100,而地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小于100,故D错误,选A。答案(1)B(2)A2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6月10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甲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乙机场时正值日落。读图完成(1)(3)题。(1)从甲机场飞行到乙机场经历的时间是()A7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2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时作业12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0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0 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课件 岳麓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1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1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0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30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六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2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