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255930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3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复习提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六选修六选修六选修六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 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 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 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 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 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 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 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

2、以 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 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 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 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 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 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 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 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 固有的自然灾害 (2) 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 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

3、经济利益与 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 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 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 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 2、过程的不可逆性: 举例 3、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 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 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 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 : :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后果:资

4、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 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要保证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 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 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

5、的时间、空间范围内,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 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 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 :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 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 称为“水华” ;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

6、水、农业废水 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 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 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 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 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 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 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 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 水中的溶解氧, 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 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

7、航线附近、 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 渔场使用 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 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燃烧:油层达 2mm,造成大气污 染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 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 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 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

8、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 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 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 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 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 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 半固态废弃物质 城市

9、垃圾的特点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2、品种多 3、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 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 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占用耕地 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 逐步改变燃料结构, 净菜进城、 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 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

10、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 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 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 进 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 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 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 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

11、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 污染物的扩散 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 碳氧化合物, 主 要指 CO 50来自汽车 尾气 有毒 氮氧化合物, NO 和 NO2 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 酸型酸雨) 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 成光化学烟雾 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 破坏臭氧层, 形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 烧,汽车尾气, 采矿,建材,冶 金等工业企业 和人类的农耕 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 质量的主要污 染物 硫氧化物 (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 酸型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2、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 10 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 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 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 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见课本 P 26 页)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 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 能引发传染病 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 “尘肺病” 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 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 为主(以北京为例为主(以北京为例) ? 北方

13、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 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燃煤 机动车尾气 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达标排放。 酸雨:酸雨: 1、酸雨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PH 值小于 4.5 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 化物,分别形成型酸雨和型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 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 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

14、 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 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腐 蚀树叶,毁坏森林 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 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 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 80 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 90 年代扩大到 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 东北地区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 不易扩散 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建立酸雨控制区

15、和 SO2污染控制区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1、原因: 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 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 3、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 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导致大气 中 CO2等温室气体增多, CO2强烈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 3、措施: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6、;调整 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措施: 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 染 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 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 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 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 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人口 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