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8407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考试时间:2017年5月 满分:70分 考试时长:40分钟第一部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A关心百姓疾苦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行仁治天下 D推广先进技术2. 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 A

2、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3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 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都 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C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5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6 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

3、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7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如:水排曲辕犁大镰耧车。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 ABCD8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均田制D郡县制9“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材料反映出影响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封建制度的落后 C机户们不守信用 D地方官府的勒索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4、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1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C保护本国封建经济D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13近代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一系列的通商口岸,这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自然经济发展B卷

5、入西方世界市场 C推动了商品化进程D传播新式生产方式14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官僚资本主义形成D洋务企业宣告破产15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外商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ABCD17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

6、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B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18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 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19民族资产阶级作为崭新的进步阶级,却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根本上是由于 A抵制洋货运动不彻底B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C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D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妥协性20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其中“夹缝”是指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 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各级政府的苛捐杂税 军阀官僚政府滥发纸币AB CD21下图照片中的横幅上写着

7、“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C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23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人民公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 家庭承包责任制,依次是AB CD2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

8、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25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B目的是巩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的成果C重心是继续提高经济建设速度和公有化程度D结果是到1961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26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D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71984

9、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A增加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9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

10、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30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其形成过程,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第二部分本卷为非选择题,共10分。请按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

11、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经济形态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经济政策?(3分)这一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4分)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理科)15: BCBCA 610: DDADA 1115:DBABA 1620:DDBDD2125:DDCAA 2630:CBDCA31(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分) (2)政策:重农抑商(3分) 影响:有利于保护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用信念与当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克服苦难从抓班子强队伍入手,带领全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撑起一片遵纪守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