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62558253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期中模拟试题(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2008.10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这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3、2

2、008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均可4、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5、下列减弱噪声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机动车装上消声器B、工厂面向居民区方向不开窗户并植

3、树种草C、车间里工人戴上耳罩D、改良机器使机器声音减小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听不到蝴蝶飞行声,说明蝴蝶飞行时翅膀不振动C、噪声等级为80dB的声音,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D、尽管歌声悦耳动听,但是有些时候会变成噪声7、假若“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在月球上发射,站在月球上的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是A、和地球上一样 B、既看不到火焰,又听不到响声C、看不到火焰,但能听到响声 D、只能看到火焰,但听不到响声8、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面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面比较暗,它

4、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9、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给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与镜头的距离为:A、100mm以外B、恰好为50mm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11、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4cm,处,所成的像

5、:A、一定是正立的 B、一定是倒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12、动物学家用一种特殊的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给体积较小的昆虫拍照,能够在照相胶片上获得昆虫清晰放大的像,那么拍照时昆虫到镜头的距离:A、小于焦距 B、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 C、等于2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13、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发生变化: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14、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但总大于入射角1

6、5、光线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16、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声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人们利用声能传递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17、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若紫外线和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则v1 v2(选填“”、“”或“”),若紫外线

7、和超声波分别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则v1,v2(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8、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19、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30增大到35时,则反射角5(选填“增大”、“减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度。20、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km,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反射”)形成的(选填“实”、“虚”)像。

8、21、小刚用已调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中水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照相机,使镜头(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22、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某处成、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放在前次所成的像的位置上,则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是折射光线,反射角是,MM右边是(选填“空气”、“玻璃”)。A M B N O N M C C M23、 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

9、,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1)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的缘故。(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24、 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是不同的。 (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25、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选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在喊他。某校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

10、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P点在S点的(选填“上”或“下”)方;如果水面上升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Q点在S点的(选填“上”或“下”)方。 b Sa 26、三、作图与简答题 (14分)27、(4分)完成4个透镜光路图 28、(4分)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9、(3分)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请画出光射入玻璃砖后的折射光线。(第28题图)(第29题图)30、(3分)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滴水珠(直径约5

11、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看到报纸上的正立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四、探究实验题 (每空1分,共22分)31、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突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电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1)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波的影响所致。(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烛焰是通过平面镜后形成的像。(3)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

12、小”或“不变”)。(4)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a): ; (b): 。3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是因为;用方格纸是为了便于比较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实验,是为了便于确定和比较的关系。(2)小明在探究中测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跟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两条)33、大强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若大强发现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下边缘,接下来他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目的是使像能够成在。(2)调节好以后继续实验,当烛

13、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接着使烛焰向右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清晰的像(选填“虚”或“实”)。(4)再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边,他如果继续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5)有另外两组同学也做这个实验,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焦距为5cm,光具座长100cm。第一组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这是由于:;第二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这是由于。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