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2558199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友情提醒:选择题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212)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B可

2、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4、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5、哈尔滨是一座季节特征分明的城市,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图16、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

3、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 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7、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 B升华 C凝华 D汽化,8、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升华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9、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2中正确的是图210、戴着紫色太阳镜看白纸,白纸变成了紫色,这是由于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紫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紫色B紫色镜片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紫色光C白纸

4、能反射紫色的光D通过紫色镜片看到一切物体的颜色都是紫色的图311、将易拉罐上部减去,蒙上半透明的纸,在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C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D在物与小孔距离不变时,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越大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反射定律二、填空题(126)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光年

5、是 的单位。14、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15、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16、通过观察如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 有关。图5图417

6、、图5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 热。18、通常情况下,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 较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 。19、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6;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6.若放在空气中示数是42,那么室内实际温度为 ;若这支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刚好等于实际温

7、度,此时温度为 。20、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目的在于,一是利用 ,使剧院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1、一只小鸟在平静湖面上飞过,湖水深5m,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图6图722、 如图6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25,若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则平面镜应绕过O点的轴沿 时针(填“顺”或“逆”)方向转过 度角。23、图7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仔细观察后,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两个物理现象(1) (2) 三

8、、识图与作图题(4+2+3+3)图8()冬天玻璃窗上出现霜()冬天户外说话时呵出”白气”()壶嘴中冒出”白气”()湿衣服晒干24、 观察下列图片(图8),指出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1) (2) (3) (4) 图10图11MNAB图925、如图9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0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7、 如图11所示,平而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所发出的光经过平而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s的位置。四、实验与设计题(130)28、图12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9、,该温度计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温度计测温度是根据 原理。图122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图13(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

10、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13,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是正确的。(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30、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4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15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图15

11、3020甲 乙3040A图14BCD3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17图16(1)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种)(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6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3)小组同学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水的沸腾温度为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4)小组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7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图1832、如图18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