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诗夜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8122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诗夜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诗夜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诗夜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诗夜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17、记承天诗夜游 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课本P. 内容,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相信你一定行的!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2、)人。父 ,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 (人名)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查阅资料,补充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

3、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3.一读文章,读准文章节奏。用“/”标出朗读节奏。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夜,解 衣 欲 睡,月 色 入 户,欣 然 起 行。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怀 民 亦 未 寝,相 与 步 于 庭 中。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 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何 夜 无 月?何 处 无 竹 柏?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藻荇交横( )怀民亦未寝( )遂至承天寺( ) 盖竹柏影也(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 )(3)月色入户( ) (4)遂至承天寺( )(5)怀民亦未寝( ) (6)积水空明(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课中交流】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6.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以致用,反馈练习】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 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用信念与当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克服苦难从抓班子强队伍入手,带领全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撑起一片遵纪守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