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255793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16949 2009更改对照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S16949:2009与TS16949:2002更改对照表第1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 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a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 个组织中的应用; 根本内容未变。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 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c 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 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根本内容未变。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2、, 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 的监视;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 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删除“对这些过程的”,根本内容未变 e 监测、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e监测、测量(有作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有时使用指标来跟踪不一定适用,但监 控与分析还是必要的。 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到产品符 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 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 程外包,应确保这些过程的控制。对此类外 包过程的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 系中加以规定。 外包过程的控制得到了强化。 增加PTS7.4-03外包过

3、程管理程序 文件,明确外包过程的管理要求 。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 该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 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 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 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明确了必须有分析与改进过程。 无影响,质量体系过程中已有S10 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 改进过程。 注2:外包过程是为了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由 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程。 增加外包过程的详细定义,应在质量管 理体系及过程关联图中明确。 更改过程模式图,将“采购及供 应商管理过程”更改为“采购及 外包管理过程”; 更新采购及供应商管理过程的过 程识别

4、卡,增加外包过程内容。 注3:组织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 其满足所有顾客求及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 对外包过程的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 列因素的影响: a 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 力的潜在影响; b 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 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 外包过程的控制方式取决于外包过程的 重要性、风险的大小及供应商满足该过 程要求的能力。 产品部/物流部/质量部按PTS7.4- 03外包过程管理程序文件补充完 善已有的外包过程所需的文件、 记录等。 4.1.1总要求-补充 4 质量管理体系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TS16949:2009与TS169

5、49:2002更改对照表第2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4.2文件要求 c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c 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及记 录 增加“记录”。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 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 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增加“包括记录”。 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删除。 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 之处,即要求建立该

6、程序,形成文 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 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和保持。一份文件可以包括对一个或多个程 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和程序的要求可以 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 组织在编写文件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 多少和详略程度取决于: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和 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根本内容未变。 注3: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 媒体。 注3: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媒体”改为“媒介”,根本内容未变 4.2.2质量手册 a 质量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 细节与合理性(见1.2)

7、 a 质量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和 正当的理由(见1.2) 根本内容未变。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 是充分与适宜的; a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 到批准; 根本内容未变。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 分发。 f 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 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 组织必须判断自已所需的外部文件并加 以控制。 顾客发放的与策划有关的数据及信息必 须得到管理。 增加一个管理作业指导书WI0-85 外来文件管理规定,明确外来文 件的管理要求; 产品部/质量部依据上述文件要 求,完善现有外来文件的管理。 质量部修订文件控制程序,删

8、除 外来文件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 WI0-85外来文件管理规定。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 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 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 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 适当的标识。 根本内容未变。 4.2.3.1工程规范 4.2.1总则 4.2.3文件控制 TS16949:2009与TS16949:2002更改对照表第3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

9、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4.2.4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 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 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 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 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为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 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 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 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所需 的控制。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根本内容未变。 4.2.4.1记录保持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 求的重要性;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的重要性;

10、 增加“要求”,根本内容未变。 5.1.1过程效率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方针 5.4策划 5.4.1质量目标 5.4.1.1质量目标-补 充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 划 5.5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1.1质量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 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 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在本组织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 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 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代表必须是组织的正式员工。无影响。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 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就质量

11、管理体 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根本内容未变。 5.5.2管理者代表 TS16949:2009与TS16949:2002更改对照表第4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5.5.2.1顾客代表 5.5.3内部沟通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评审必须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 和质量目标。 评审必须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体系变 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

12、目标变更的 需求 根本内容未变。 5.61.1质量管理体系 绩效 5.6.2评审输入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d 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根本内容未变。 5.6.2.1评审输入-补 充 5.6.3评审输出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过程有效性 的改进。 a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过程有效性 的改进。 根本内容未变。 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 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 必须是能够胜任的。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 影响产品符合性要求的人员,必须是能够胜 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 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

13、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 “产品质量”改为“产品符合性要求” 注释中加宽了对具有非直接影响的人员 的技能要求方面的范围。 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 所必要的能力。 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符合性要求工作的人员 所必需的能力。 “产品质量”改为“产品符合性要求” b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满足这 些需求。 b 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获得 所需的能力。 重点倾向于技能获得。 某些技能可能通过培训之外的方式获得 6.2.2.1产品设计技能 6.2.2.2培训 6.2.2.3在职培训 6.2.2.4员工激励 6.2.2能力,意识和培 训 6资源管理6资源管理 TS16949:2009与T

14、S16949:2002更改对照表第5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6.3基础设施 6.3.1工厂 设施及设 备策划 c 支持服务(如运输或通讯)。c 支持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增加“信息系统”。 6.3.2应急计划 6.4工作环境 注:术语“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 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它因系,如噪 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 增加注释,详细规定以避免模糊。 6.4.1

15、确保人员安全以 达到产品质量 6.4.2生产现场的清洁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测、 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测、测量、 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增加“测量”。 7.1.1产品实现的策划 -补充 7.1.2接收准则 7.1.3机密性 7.1.4更改控制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组织必须确保跟踪法规变更,尤其是: - 直接与产品有关的法规要求; - 适用于产品使用国的法律,如:禁用 材料,可加收性等。 d 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d 组织认为必要的任何附

16、加要求。 注:交付后活动包括诸如保证条款规定的措 施、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附加服 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等。 认为必要的表明组织必须先进行分析。 增加注释。 7.2.1.1顾客指定的特 殊特性 7产品实现7产品实现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 求的确定 TS16949:2009与TS16949:2002更改对照表第6页,共13页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标准条款TS16949:2002TS16949:2009变更说明 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及 质量体系变更需要的评审 a 产品要求得到规定;a 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根本内容未变。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 要求已予以解决; 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 得到解决; 根本内容未变。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根本内容未变。 7.2.2.1与产品有关要 求的评审-补充 7.2.2.2组织制造可行 性 7.2.3顾客沟通 7.2.3.1顾客沟通-补 充 7.3设计和开发 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