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62553263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与还乡-现代性的另一种想象大型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录时代 栏目主持: 一申 70 Television 2015China 离散与还乡 : 现代性的 另一种想象 张 斌 段玮玮 大型电视纪录片 记住乡愁 观后感 2015年元旦,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纪 录片 记住乡愁 第一季开播。 这部以传统古村落 为对象, 以唤起海内外华人的乡愁情怀为手段, 以 追溯和确认传统文化价值为旨归的纪录片立刻引发 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共鸣。 仅开播一个多月, 节目 视频在央视网各终端收视次数就达1371.8万次, 微 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969万, 在Facebook等海外新 媒体平台发布的主题帖总曝光达1301万次。 一部记录村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受到

2、 观众如此欢迎, 这到底暗示了 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需 求和情感心理?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当下语境中该 片又体现了何种价值呢? 本文认为, 该片在中国总 体的现代性文化语境中展现了现代性的另一面, 将 个体离散与精神还乡进行了有机统一, 为观众提供 了价值回溯和文化确认的传统坐标, 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根基延续到民族文化传统长河中, 让古 老乡村以一种另类的面貌修正了长久以来城市与乡 村之间的对立, 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基因在实 现 “中国梦” 这一民族梦想中的核心作用。 一、 现代性离散中的精神还乡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 因为时空的分离与隔 绝导致的对故土的思念和怀想一直是人们孜孜不 倦

3、进行表达的情感, 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或优美或忧 伤的文字诗篇, 思乡因而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与 情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古生村考察时 说的那样: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离开了这 个地方, 会想念这个地方。 ” 在现代国家诞生之后, 这种怀乡之思中又饱含了对民族国家的深切依恋, 台湾诗人余光中1971年写下的 乡愁 抒写的正是 这样的情感。 今天, 全球化导致的个体与故土的 家国分离和族裔离散 (Diaspora) 成为一种常态。 对中国而言, 在自晚清以降的现代性历史发展洪 流中, 这种离散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 改革开放 纪录时代 栏目主持: 一申 71 Television

4、2015China 后, 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大量国人离开故土, 形成人 类历史上一年一度最为壮观的春节迁徙大潮更是 这种情形的具体写照。 从某种程度上说, 现代性的核心即是抛家, 是 与传统的断裂, 是一种线性进步的时间观念, 它坚 信 “新的比旧的好, 新的要代替旧的” 。 用马克思的 话说, 就是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这 种加速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也导致了中 国社会百余年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剧烈冲突。 然而 对于任何个体和族裔乃至国家而言, 在现代性离散 中的认同 (Identity) 追寻与价值重构依然是不可或 缺的, 而能表达这种情感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文艺 作品往往

5、也能激起社会的热烈反响。 记住乡愁 表现的主要对象是历史悠久的 古村落, 展现的主要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与伦理道德观念。 这些村落中的家族聚集模式, 以 及由这种聚集而形成的家族血缘与族群认同都曾 经是现代性的对立面, 是社会发展的障碍性力量。 那暮气沉沉的老屋、 威严肃穆的祠堂、 严厉无情的 家规族训, 都让人不寒而栗, 是需要革命的对象。 现代性对家的抛弃与毁灭, 是一种最深刻的物理 与精神离散。 这种对精神家园的彻底放逐最终并 没有带来新家的完美重建, 反而加深了现代人的 精神困境, 一种普遍的无家可归的失魂落魄。 然而 在 记住乡愁 中, 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 “家” 。

6、这个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悄然挺立。 在这个家中, 族群和睦相处, 邻里互帮互助, 家规 族训代代相传, 它们或孝道传家, 或诚信守义, 或 和合一体, 或以家报国, 传统在这里以一种顽强而 鲜活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长时间的抛弃甚 至毁灭之后, 这些一息尚存的村庄重新绽放出昔日 的光彩, 它们的历史、 它们的味道、 它们的故事, 不 但吸引着那些都市中的无家灵魂, 而且对那些离散 个体也重新散发出温暖的召唤。 回家是这些村落 里那些曾经义无反顾地离开的人们的普遍选择。 离家表现出的当然是一种经济上的衰败, 而归家也 就自然体现的是一种经济上的反转。 屏山村的舒志 新, 本来是上海一家餐厅

7、的厨师, 每月工资最多的 时候可以达到五千多元人民币, 但是在四年前, 32 岁的舒志新回到了屏山村, “家有老人不能远行” , 这是他对记者说的话。 在屏山村内, “孝” 是最基 础的道德。 现在的舒志新在家中的有庆堂开了 一间 茶馆, 生活安逸又富足。 在 记住乡愁 里, 还有很 多像舒志新这样的人: 他们在大都市打拼多年, 有 稳定的职业收入, 但他们依然回家了 。 龙宫村的陈 永标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 , 由于家族世代行医, 他 在退休后捡起了中医本行, 义务为村里的人治病开 药, 他遵循着祖上一代一代的传统, 看病不收费, 与人方便。 古老的村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重 新为自己的儿

8、女提供了衣食。 而自在熟悉的家园生 活, 才是他们归家的真正精神动力。 在这里, 他们 再也不是外来者, 而是真正的主人。 其次, 归家也 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与行为上的皈依与反哺。 许多人 为了求学做事, 曾经离家进城, 但在他们获得了社 会成功之后, 依然没有忘记那离开的故土、 那些熟 悉的乡亲。 杨家堂村的宋仁鉴原本在城市里开了一 家餐馆, 一年有三四十万的收入, 但是他去年却放 弃了生意回到家乡, 修缮濒临倒塌的老屋, 甚至主 动出钱。 宋仁鉴说: “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要是塌了就太可惜了 。 ”李宅村的康乐老人食堂修 建的时候, 村里的年轻人都赶回了家乡帮助修缮, 来解决78位老

9、人的用餐问题。 独山村的村民为了修 缮老屋, 留住古村, 大家都捐出自己的一片善心, 并 将结余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对家族传统 聚居地的修建, 象征了 一种在城乡之间频繁迁移的 人们在精神上的皈依以及对故乡的反哺。 二、 核心价值系谱的根脉传承与现代转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来指 导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其内容涵盖了从国 家层面的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到社会层面的自 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以及个体层面的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系 谱,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在许多要义上不谋 而合。 大到“天下兴亡, 匹夫

10、有责” 的家国观念, 小 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群 纪录时代 栏目主持: 一申 72 Television 2015China 体意识。 植根中华五千多年传统文化中的多层次、 多角度的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来源。 这些价值观从古至今既是人们的基本行为 准则, 也是凝聚中华民族自身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虽然经过历史风云变幻的洗礼与沉淀, 它依然深深 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不断的修正、 完善 之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为在现代社会中离散的 大众提供精神根脉。 记住乡愁 中的每个村庄都有其各自遵守的 行为规范, 而大多数都是从祖先那里总结和流传下 来

11、的, 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更是一种 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片中和谐、 孝道、 诚信等 核心价值观被反复提到, 并运用了不同的村庄来 叙述这种价值观, 足见其重要性。 不论是年画村的 世代尽孝、 大陈村的孝风永彰, 还是静升村的无信 不立、 上九村的诚心立义, 都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具 体阐释, 它突出强调了其世代相传的延续性和在现 代社会中的有效性。 这种核心价值观具体的承载 以两种方式最为常见和突出: 一是族谱, 二是家规 祖训。 在福建省龙岩市的培田村里, 做人做事的规 矩都是依照族谱制定的, 而作为家族传承的重要器 物族谱, 在每个村庄和家族里面占有重要的地 位。 从清光绪三十

12、二年就流传下的族谱, 在培田村 吴有春老人的手下又重修了 一次, 120万字的全手抄 族谱表现了对传统的敬畏和尊重。 其实这种对传统 的重视存在于 记住乡愁 中的每一个村庄。 这种 族谱的传承, 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族裔血缘关 系的延续, 实际上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 规范的继承和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观以这样一种可见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山东淄博的万家村毕氏家族的祖先们, 用26个 字把他们对后世的期望全部道出, “承前谟, 不居 间, 不放债, 不攻煤井; 愿后世, 学吃亏, 学认错, 学 好读书” 。 这26字家训, 细到了家族子孙在为人做事 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不

13、应该做什么, 如此家训, 正是 长辈对孩子的细细叮嘱和殷切期望。 在这里, 家族 规训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规范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 是对后代子孙行为和精神上的影响, 让他们在现代 社会中可以严于律己, 尊师重教, 和谐相邻。 从 记住乡愁 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现代中国,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仅没有失去它的作用, 反而还 在继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和中国人的社 会行为。 这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现 代性追求之间是可以相互支撑、 和谐共存的。 它在 现代社会的实践中扮演着一种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在今天, 那些核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髓和要义 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 它需要的只是与现代性

14、相 融合, 突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质。 记住乡愁 所凸 显的就是这样一种符合时代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观。 它不仅包含了村庄这个集体, 也包含了其中 的每个个体, 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 三、 城镇化进程中的另类乡村景观 自古以来, 村落的设计与建筑都是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既符合人类生产活动进行的条件, 又与 自然环境相适宜。 但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 位于城市边缘, 远离中心地带。 村落的风格虽然千 差万别, 但形成的方式却大同小异, 除了具有各地 显著特色的建筑外, 大多都是以姓氏、 祖先为差异 聚集在一起生活, 形成各个村庄独自的特色和风 格。 记住乡愁 以极具影像魅力的视听语言

15、, 呈现 了一种默默存在于现代性的典型代表城市的边缘 的乡村另类景观,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 形成一种 独具历史意味的城乡互视。 乡村的具体布局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土地是 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上赖以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因 此, 乡村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自然环境的布 局来规划, 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丽江 玉龙县有一个纳西族村寨 吾木村, 由于这里位 于横断山脉的深处, 坐拥金沙江, 所以造就了粗犷 原始的景观, 让吾木村成为一片理想中的世外桃 源, 而片中一开始就运用了俯拍镜头, 展现了不同 时段的磅礴优美的自然风光。 吾木村之所以可以保 留着这样原始的自然景观, 是因为居住在这里的

16、纳 西族人自古以来就一直秉持着 “天人和谐” 的传统 观念, 延续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例如, 他 纪录时代 栏目主持: 一申 73 Television 2015China 们在砍树修建房屋之前要先举行祭祀仪式, 因为 这种财富是大自然的馈赠, 所以必须在祭祀仪式结 束之后才能进行砍伐。 不仅如此, 吾木村还会举行 “祭署” , 即祭祀象征大自然的神灵, 片中从东巴开 始制作祭牌到祭祀仪式的开始, 用了简洁的蒙太奇 串联在一起, 表达了对祭祀仪式的尊重与敬畏。 反 观城市布局, 现在大多已经见不到纯自然景观在城 市中, 无一例外的都是写字楼、 购物广场和纵横其 中的交通道路, 即便有绿化景观, 也是作为点缀的 星星点点。 这种现代化的建筑与村庄中自然的景观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存在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变成 了 “另类” 的景观。 与城市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 目的不同的是, 乡村是遵循自然规律的“配合” 土 地, 他们那种“天人合一” 的理念已经深入思想, 无法动摇, 使乡村景观的自然、 传统风光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