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5128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突破2017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之综合讲解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综合考点解析,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 明确说明内容,常考题型 指出说明对象,并说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文章介绍了什么事物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根据给出的材料,分析事物的共同特点或者不同之处。 选文介绍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点或者作用。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或者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真题链接 【2015年汕头模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不拘于简陋茶室还是豪宅门第,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办公室,随处可见人们用着小巧的工夫茶具,每天喝上几泡。即使侨居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仍沿袭喝功夫茶的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

2、子。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并非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指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冲功夫茶采用半发酵的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单枞。介乎红、绿茶之间,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广东省卷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广东人称为“回南天”。回南天是

3、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浓雾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表象。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 (1)“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不超过50个字)(2分) (2)“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 。(不超过15个字)(2分),【思路解析】这段文字说明对象是广东的一种天气现象“回南天”。从选文不难看出,第一句引出说明对象;第二句讲的就是形成这种天气的原因,要抓住关键字词简单概括

4、;第三、四、五句讲的就是主要特征,抓住关键词句,抄录下来即可。注意的是,第五句是对第四句的补充解释,是一个意思。注意,本题有字数限制,要紧扣信息词语,不要遗漏,又不能过于繁琐。 【参考答案】(1)二三月份,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冰冷的物体表面遇暖湿气流,产生水珠。(2)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或:到处湿漉漉),能见度低(或:浓雾弥漫)。,【广东省卷 】 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思路解析】找说明对象先看标题,但这篇文章没有标题,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说明对象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看文章说明的是哪种事物或事理。这篇文章开头由一则“婴儿洁肤

5、用品”“有毒”新闻展开,第段很明显得出专家结论:“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这就是本文的重心,直接抄录原文即可得出答案。第段围绕“清水”分析,后文都是围绕“清洁”详解及拓展开去。所以,必须再次强调整体阅读。 【参考答案】示例: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广东省卷 】 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3分) 【思路解析】为了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往往会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者段首。关注每一段前的具有概括性的句子(中心句),是把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答题方式:拟标题式的问题可以直接抄录原句或者简洁概括,如果是概括事物特征,而且答案又比较分散的,考生就要注意分条罗列要点。 【

6、参考答案】示例: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或:头发变白的原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答题技法 如何判断一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要明确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首先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弄清它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就可以基本判定文章的写作对象。具体注意以下四点: 看题目。有时题目直接或间接给出说明对象。 抓首括句或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即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总结。 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说明对象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整体阅读文章,给文章拟写标题。答题

7、格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用说明对象做标题;二是用“主要特征+说明对象”作为标题。,知识链接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方面进行说明。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对象是什么。所谓对象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考点二 辨析说明方法 赏析表达作用,常考题型 判断文本运用的说明方法或者主要说明方法。 结合文本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或者效果。 结合文本内容,

8、运用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 根据材料内容,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真题链接 【2014年梅州卷苏州园林(节选)】 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思路解析】用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可以简洁回答出要点即可。从“用图画来比方”,“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等处可以看出,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属于“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不要弄错概念;而在此中,作者又把“对称的建筑”(图案画)与“苏州园林”(美术画)进行对比,采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打比方”的效果就是“形象生动”,“作比较”的效果就是“突出强调”,作用于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即“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9、讲究对称的。” 【参考答案】打比方(1分)、作比较(1分),形象生动地(1分)突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 分)。,答题技法 A:对说明方法和作用的判断,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问题中含“主要”字眼。如,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或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先从大的方面入手(从全篇、从各段入手),看大的方面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是题目所问的主要说明方法。如果在这些主要说明方法中又包含其他的说明方法,则不用答,因为他们不属于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 二、问题比较宽松。如,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或有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B: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题,答题时常常要包含三个要点

10、。 说明方法 + 说明方法自身的表达作用 + 结合文章说明的具体内容。,考点三 品味说明语言 体会准确生动,常考题型 限制性词语的理解及其作用。 解释加点词语或句子。或者考查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或者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别的词语,为什么?,真题链接 【广东省卷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思路解析】典型的说明文语言题,按照“回答它”“根据内容分析解释它”“肯定它”三步完成。 【参考答案】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

11、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广东省卷 】 文章第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思路解析】对于文本当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也属于说明文语言的考查范围,解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先弄清楚作者要说明什么东西的什么特点。作者强调“正常的老化”是要强调文本什么内容才算是“正常”?结合上文,第段讲得很清楚“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强调的是这个生理过程;然后结合下文,原来作者下文要谈的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在第段用了“正常”二字。

12、【参考答案】这里用“正常”一词强调的是人老了头发逐渐变灰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而下文所讲的影响毛发变白的其他因素则是“非正常”的。,答题技法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或事理的什么方面。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或生动的特点。(回答它解释它分析它肯定它)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

13、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某某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如,指代性词句“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14、,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考点四 理解文章内容 筛选辨析信息,常考题型 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概括某一段的意思。 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 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常用疑问代词“有哪些”“为什么”“哪几个方面”等出现。近年来,常以选择题的形式筛选并辨析信息内容的正误(或是否符合原文意思),这种题型值得关注。,真题链接 【广东省卷“毒胶囊”有多毒?】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

15、,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思路解析】典型的说明文信息筛选辨析题,采用的是选择性题型。选项A内容在第(4)段,选项B在第(1)中分别可以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比照,意思没有发生改变,符合原意;而C选项前半句找不到原文,后半句可以在第(5)段找到,但第(5)段主要是讲“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并分析原因,而不是选项C所表述的“毒胶囊 的毒性难以检测”,通过比照,发现此项在偷换概念,不符合原意。而D选项是整体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评价文章语言特点,不存在问题。 【参考答案】C。,阅读选文第(8)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4分) 【思路解析】答这种典型的局部信息筛选概述题,要在捕捉说明对象的特征时,注意题干所指特定文段的明示作用,尤其是段首与段尾。还要在处理文段信息内容时,抓住“首先、其次、再次”提示词,有条理、分角度去提炼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指明说明对象及其选文中存在的内容,概括时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