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25507 上传时间:2017-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论:这是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二)生物起源论: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交、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四)劳动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到“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2、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联系。 (二)古代社会与教育: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庠-序-校),

2、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欧洲奴隶社会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武士)和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欧洲封建社会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和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三)20 世纪后的教育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多元化;4、民主化;5、教育手段和技术现代化。 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相对独立性;3、历史时代

3、性。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三)教育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昆体良)。 2、独立形态时期:独立形态教育学诞生标志:1632 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之父”。王夫之提出学习过程包括:学、问、思、辨、行。 3、繁荣时期:(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反对赫尔巴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2)文化教育学:

4、(91 世纪末,德国)基本观点是人事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来进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代表人物有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代表人物是杜威民主主义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 1939 年出版的教育学首次对共产主义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教育学书上作了区案件的论述,首次把教育学分成基本原理、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

5、理四部分。杨贤江的教育史 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他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描写古代女人的句子1、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3、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4、灿若星辰的眼眸,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痛楚亦沧桑,竟仍清澈地如一汪秋水。5、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6、

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7、那妇人身穿缟素衣裳,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8、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9、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10、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11、一个黄衣少女笑吟吟的站在门口,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在各人脸上转了几转,这少女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1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13、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

7、、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14、一双眼只是瞧着她淡淡的眉毛这么一轩,红红的嘴唇这么一撅。15、他见她秀眉凤目,玉颊樱唇,竟是一个美貌佳人。16、他看那少女时,见她十七八岁年纪,玉立亭亭,明眸皓齿,容颜娟好。17、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18、那女子容色绝美,欣长苗条,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

8、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19、只见她一身黑衣,更衬得肌肤胜雪,一双手白玉一般,放在膝盖上,一言不发。火把中只见她一张雪白的脸被火光一迫,更觉娇艳。20、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2、眼前所见,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教育知识考点【参考】命题点 1: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述(1)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因素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二)学习动机的结构1)学习需要(内驱力):这是社会和教育

9、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的主观体现形式是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包括学习兴趣、爱好、信念等。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来说学习需要即学习的内驱力。学习需要是个体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2)学习期待(诱因):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不能等同。学习期待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又常常是引起学习动机的诱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起支配和

10、调节作用。(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维持(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学习动机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诱因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

11、,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其学习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

12、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高尚动机、低级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例如,有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3)根据学习动机作用时间:

13、远景动机、近景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那些高尚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而那些为父母、教师的期望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的动机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比较差,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冲击。例如,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常事,但受低级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而废。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

14、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这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使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但这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没有保持下去,因为换了任课教师,而这位教师讲得比较死板、乏味,学生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成绩自然下降了。(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直接动机、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直

15、接追求引起。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2.成就动机分类(奥苏泊尔)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自于个体内部的,是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借自己胜任学习或工作的才能获得成就并赢得相应的地位的愿望。它把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或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外部动机。一般,在儿童早期,附

16、属的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很重视来自家长、教师的期待和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的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家长和教师等长者的依附;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五)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行为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根据对这些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动机基本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行为主义观点,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第二类是人本主义观点,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三类是认知观点,如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等。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学习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发。按照他们的 SR 的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物之间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