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3805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氧化物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

2、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C2H4为主(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9)碱石灰:NaOH、CaO(10)铝

3、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例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盐酸、氢氧化钡、明矾B弱电解质:甲酸、纯碱、醋酸铵C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D化合物:重水、双氧水、矿泉水【答案】C【解析】A项,盐酸属于混合物;B项,纯碱、醋酸铵均属于强电解质;D项,矿泉水是混合物。【点睛】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考点二“扫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清物质转化关系及线索1全面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

4、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

5、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2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四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氧化风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3)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3树立物质转化思想(1)理解物质转化关

6、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3)以“H2SSSO2SO3H2SO4Na2SO4”转化关系为例,写出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 SO2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H2SO42NaOH=Na2SO42H2O (或H2SO4Na2O=Na2SO4H2O或H2SO4Na2CO3=Na2SO4H2OCO2)。【例2】 (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

7、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铁的化合物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例3】 (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答案】C【解析】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

8、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点睛】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类试题可以用列举法、特例排除法等,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中等。近几年高考题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应用结合起来考查,备考时,要注意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解释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以及微观粒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2)胶体的物理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介稳性;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

9、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

10、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例4】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

11、,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答案】D【解析】“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点睛】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其他分散系中时才能形成胶体。考点四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1四种符号(1)元素符号:如Al、S。(2)离子符号:如Al3、S2、SO。(3)同位素符号:如6C、6C。(4)化合价符号:如 、。2四种图示(1)化学式:如Na2O2、NH4Cl、SiO2。(2)分子式:如NH3、HCl、H2O。(3)电子式:如

12、、。(4)原子结构示意图:如。特别提醒对于离子化合物,应称作该物质的化学式,而不能称作分子式,因为在离子化合物中并不存在单个的分子。【例5】按要求书写电子式:(1)OH_,OH_,H3O_,C_,O_,NH_。(2)H2O_,HClO_,CCl4_,NH3_,CO2_,HCHO_,C2H4_。(3)NaOH_,NaHS_,Mg3N2_,Na3N_,NH4H_,NaCN_。【点睛】“电子式”书写的一般程序1一判断首先要判断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2二注意(1)共价化合物仅有电子对的偏移,没有电子的得失,所以不能用“”,而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所以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应用“”。(2)根据原子的成键规则,要注意判断原子的连接顺序及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走马观花、不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诉求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