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38043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专题十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钠:活泼、还原性(保存);过氧化钠:结构特点、与水及CO2反应特点;烧碱。2、铝:还原性、与强碱反应、合金;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Al3:水解、净水、离子共存、铝三角转化。3、铁:腐蚀、变价;Fe2:还原性、离子共存、保存、检验;Fe3:氧化性、水解、离子共存、检验;Fe2、Fe3的相互转化。4、铜:不活泼、冶炼;氧化物、Cu2:颜色。【考点回顾】1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征性质(1)Na、Al、Fe、Cu四种元素的单质中:能

2、与水剧烈反应的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其中作氧化剂的是_;Cu在潮湿的空气中被腐蚀的化学方程式: _;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不同的是_。(2)上述四种金属的氧化物中:能用作供氧剂的是_,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_;既能溶于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的是_,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常温下为黑色固体的是_。(3)上述四种金属的氢氧化物中:易在空气中被氧化的是_,现象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具有两性的是_。(4)上述四种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共有_种,其中既能表现还原性,又能表现氧化性的是_,检验Fe2的方法是_;其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它腐蚀金属铜的离

3、子方程式为_。【答案】(1)Na2Na2H2O=2Na2OHH2Al2Al2OH2H2O=2AlO3H2H2O2CuCO2H2OO2=Cu2(OH)2CO3Na、Fe(2)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Al2O3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H2OFeO、Fe3O4、CuO(3)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Al(OH)3(4)6Fe2、Cu先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H2O2溶液变为红色Fe32Fe3Cu=2Fe2Cu22典型元素及其化

4、合物的转化关系(1)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化学方程式:2NaO2Na2O2;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离子方程式:2OHCO2=COH2O;离子方程式:CO2OH=HCO;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2)铝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3H2;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H2O;离子方程式:AlOCO22H2O=Al(OH)3HCO;离子方程式:A

5、l33NH3H2O=Al(OH)33NH;化学方程式:2Al(OH)3Al2O33H2O;离子方程式:Al33AlO6H2O=4Al(OH)3。(3)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FeSFeS;化学方程式:2Fe3Cl22FeCl3;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或Fe2O32AlAl2O32Fe;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或2Fe2H2O22H=2Fe32H2O;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或2Fe3Cu=2Fe2Cu2;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题型预测】题型1典型物质的性质及应用1(2014北京理综,7)下列金属

6、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答案】D【解析】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防止内层的金属进一步被氧化,D正确;K、Na、Fe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A、B、C错误。2(2015山东理综,10)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答案】A【解析】A项,AlCl3可由Al与Cl2反应制得,将AlCl3加入Ba(HCO3)2溶液中生成CO2 气体和Al(OH)3沉淀,正确

7、;B项,Na2O 加入Ba(HCO3)2溶液中没有气体产生 ,错误;C项,Fe 与Cl2 反应生成FeCl3 ,错误;D项,SiO2 与Ba(HCO3)2不反应,错误。【归纳】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钠与酸反应比与纯水反应剧烈,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与水反应,再考虑生成的NaOH能否与盐进一步发生复分解反应。(2)Na2O2为淡黄色固体,Na与O之比为21。(3)Na2O2的强氧化性常表现为加入FeCl2溶液,将Fe2氧化,同时生成Fe(OH)3沉淀。可将H2S氧化生成单质硫。加入Na2SO3溶液中,将SO氧化成SO。(4)Na2O2与H2O、CO2的反应,属于O的歧化反应,CO2、H2O既不

8、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Al、Al2O3、Al(OH)3与H、OH都反应,其量的关系如图:(2)由于Al(OH)3具有两性,决定了它的制备方法:Al33NH3H2O=Al(OH)33NH;AlOCO22H2O=Al(OH)3HCO。(3)离子共存问题:Al3与OH、CO、HCO、SO、S2、AlO不能大量共存,其中OH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相互促进水解”;AlO与H、HCO、NH、Al3、Mg2、Cu2不能大量共存,其中AlO和H、HCO是因为直接反应如AlOHCOH2O=Al(OH)3CO,其余是“相互促进水解”。(4)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AlCl3

9、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现象为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1)Fe2的还原性常表现为遇HNO3、H2O2、Cl2、MnO(H)时转化为3价。(2)Fe3的氧化性常表现为可氧化Fe、Cu、I、S2、SO。(3)证明溶液中既有Fe2又有Fe3的方法证明Fe3用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Fe2用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4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几个重要反应分析(1)Cu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锈(绿色)2CuO2CO2H2O=Cu2(OH)2CO3(2)CuSO4遇水蒸气变为蓝色晶体(CuSO45H2

10、O),可用于检验H2O的存在。(3)Cu2H2SO4(浓)CuSO4SO22H2O此反应当Cu足量时,H2SO4不能完全反应。同时此反应也不适合用于制备CuSO4,因为有SO2的污染且H2SO4的利用率低。题型2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22013山东理综,28(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_。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答案】bd【解析】Na、K、Mg、Al等活泼金属的冶炼均采用电解法,Fe、Cu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2(2015浙江理综,13)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

11、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得出以下流程:A项,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正确;B项,由于SiO2不溶于硫酸,则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为了使溶液中的Al3转化成Al(OH)3沉淀,故用NaOH溶液控制pH,得固体2为Al(OH)3,正确;C项,由于Fe2易被氧化、FeSO47H2O易分解,故在从FeSO4溶液中得到FeSO47H2O产品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正确; D项,若在溶液1Fe2(SO4)3和Al2(SO4)3溶液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为Fe(OH)3,用硫酸溶解得到Fe2(SO4)3溶液,故经结晶不能得到FeSO47H2O,错误。【归纳】金属单质冶炼方法归纳其中电解法是指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热还原法中常用还原剂有H2、CO、C、Al等。规律方法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的答题策略从资源中获取无机物,往往需要富集、除杂、物质间的转化等多步反应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