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22081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册 3_6 光合作用(1)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36光合作用(1)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第2题)2小屹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B)A二氧化碳 B水C叶绿素

2、 D光3某同学为了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步骤和结果错误的是(A)(第3题)A. 直接取实验植物的叶片作如图甲处理B. 将处理后的植物放在阳光下几小时C. 将光照后的叶片摘下,脱色后用碘液处理D. 处理结果: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没被锡箔覆盖部位呈蓝色4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B)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5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B)6下列关于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A)酒精脱色清水漂洗选叶遮光

3、并光照暗处理碘酒显影观察变化A BC D7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D)A. 遮光不严B. 没有放在暗处处理C. 光照时间短D. 暗处培养时间过长8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第8题)(1)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第9题)9如图为环境因素对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光合作用是在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合成的有机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来自太阳光。(

4、2)由图可知,在28 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高。(3)当光照强度为A时,10 与28 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4)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强度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1020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所示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B)(第10题)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11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B)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B傍晚摘

5、取的叶片蓝色较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12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请回答:(第12题)(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

6、察叶片的变化。(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材料。(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13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水二氧化碳生成的氧气第一组H2OC18O2O2第二组H218OCO218O2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

7、,18O2氧18氧气(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控制变量(填“控制变量”或“增加变量”)。【解析】(1)由表可知,本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是来自H2O还是CO2”。(2)从表中可知,氧元素与H2O中的氧元素一致,故可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的结论。(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减少干扰。14为研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探究金心胡颓子(一种常

8、绿灌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将该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将两片叶片取下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请分析:(第14题)(1)叶片A经过处理并滴加碘液后,叶片绿色部分变蓝色,非绿色部分不变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2)叶片B处理并滴加碘液后,叶片绿色部分不变色,原因是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B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3)他们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在叶片A绿色部分的上、下两面夹上黑色的圆纸片后,认为叶片A和叶片B就形成一组探究光的对照试验,他们的想法正确吗?不合理。请解释原因:变量不唯一(不止一个

9、)。【解析】(1)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根据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非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装置中放置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就是使叶片B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B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不变蓝色。(3)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变量是二氧化碳。若叶片A绿色部分的上、下两面夹上黑色的圆纸片后,此时出现光、二氧化碳两个变量,所以变量不唯一(不止一个),设计不合理。(第15题)15如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

10、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了什么颜色?黄白色。(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整个实验只选用了一片叶子,其优点是,不足是。(填序号)样本多样本少变量多变量少【解析】(1)酒精能够溶解叶绿素,经过酒精脱色后,叶片会变成黄白色。(2)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B处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产物是淀粉;叶片A处不变蓝,是因为此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一处见光,一处遮光,因此变量是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4)整个实验仅用一片叶子,因此影响叶子生长的因素相同点多,即变量少,但样本也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走马观花、不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诉求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