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2195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册 2_3 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 (新版)浙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 、不断 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 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人们称为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 ,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 模型。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

2、中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原子的 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1913年,丹麦科学家 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 上运动。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波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 和 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

3、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 。 二、我理解了 4、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A. B. C. D. 5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 1 B. 2 C. 3 D. 5 6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原

4、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7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 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8.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 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粒子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

5、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 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结论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是-( ) A.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 原子呈电中性 10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夸克是科学研究的

6、一个热点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 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粒子畅通无阻得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的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A_ ; B_; C _。(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走马观花、不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诉求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