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1628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五年高考,考点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25,3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答案 BD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图示三个时期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由约7. 2%9

2、.2%13.5%,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则B正确;图示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 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故D正确。,2.(2017江苏单科,26,3分)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答案 A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图示19782015年,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 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同,前期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最先开放,

3、 故能体现改革开放对区域影响的差异性,则A正确;2000年后,即西部大开发后,随着政策倾斜,西 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使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明显加快,则B正确;图示在2000年以前, 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小于东部地区,说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 东部增速,则C项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人均GDP年均增速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经 济发展水平仍然是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故D错误。,知识拓展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 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市、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

4、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 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 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 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下面两题。,3.(2016浙江文综,7,4分)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答案 B 此题为坐标图判读类问题,解题关键是看清看懂各坐标代表的含义及坐标数值。依 材料可知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

5、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即表示经济发展速度,越向右数值越大,说 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B项和D项均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描述,依据它们在图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可判断数值大小,即可判断出经济发展速度快慢,故可知B项正确。同理可知Y轴表示人均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即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越向上数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可知,A 项和C项均错误。e,评析 此题难度中等,重点是对坐标图的判读,体现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4.(2016浙江文综,8,4分)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6、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 A 此题较易,数值大小表示单位能耗高低,无论哪一区域均应降低单位能耗,故A项正确, B项错误;重型工业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均属高耗能工业,故C项和D项错误。,5.(2017江苏单科,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 图”。 图,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 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 。(6分),(2

7、)据图,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 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3分),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解析 本题以粮食地区供需差异、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为背景,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等知识。(1)由图可以读出我国高余粮地区主要分布在重要商品粮基

8、地和西 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而高缺粮地区则分布在京津地区和长江以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 集、人均耕地少,且农业结构向花卉、蔬菜、养殖等方面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可以通过跨区域 调粮、提高单产等措施来保障这些高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2)由图读出大体规律:人口增长快 的地区粮食增产慢,而人口增长慢的地区粮食增产快。再结合图中和现实中各市的空间分布大 致分为苏南和苏北地区。(3)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 动力等,再结合有机大米的实际,侧重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规律总结 (1)分析某种资源在某区域富余或缺乏时均需要从供和需两方面考虑;而缓解某种资 源紧缺的措施主

9、要是跨区域调配、提高利用率、节约等。例如,华北降水较少(供),而需水量大 (需),因此采取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紧张 的局面。,审题方法 (3)本题不需要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关注粮食品质” “农业示范区”“有机大米”等信息从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重点分析即可。,6.(2016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 图所示)。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

10、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 好。(5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 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分),解析 注意文字材料提示,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 针叶树。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 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 入屋内,而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会遮挡阳光。,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 年。下图为“一带一路

11、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教师专用题组,1.(2015江苏单科,13,2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 西部位于欧洲西部。两地区均为人口稠密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欧洲西部为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 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言

12、我国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 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面两题。,2.(2014浙江文综,5,4分)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答案 C 人均GDP最高的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83,远小于河南的7.74,排除A选 项。城市化水平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1.07,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

13、选项;河南的人 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7.74,最高,排除D选项。故选C项。,3.(2014浙江文综,6,4分)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答案 D 青海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不利于 发展高科技产业。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7.74,说明水资源缺乏,不利于发展耗水较多的 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2.56,说明人均耕地少,不适合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而黑龙 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0.2

14、9,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发展商品农业。故选D项。,4.(2015重庆文综,13,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 爱。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9分) (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13分)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图所示区 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

15、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4分),答案 (1)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 巧匠多。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 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 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蚊虫;防雷击等。,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主要考查园林建筑的影响因素和自然条件对园林特点的影 响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1)明清时期园林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要结合插图和文

16、字材料从经济状况、市场、交通、 劳动力数量及技术等方面分析。 (2)营造园林水景要围绕“水”着手,结合图示信息及有利于水景形成的条件来分析。 (3)注意审题,题干中提到了该地古典园林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此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从危 害木材的因素如火、潮湿空气、虫、雷击等方面分析。,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6江苏单科,15,2分)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 A. B. C. D.,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答案 A 遥感主要用于快速获取地面景观类事物的分布信息,故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的信息 可用RS技术获取,则A项正确。,2.(2016江苏单科,16,2分)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 A. B. C. D.,答案 C 农业适宜性评价需要考虑的自然条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