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50575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合成车间施工设计(土建部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襄阳市云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1#厂房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方 案(土 建 部 分) 编制: 审批: 湖北捷丰昌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目 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一)土方工程(二)施工测量(三)工程测量放线(四)模板工程(五)钢筋工程(六)混凝土工程(七)砌体工程四、制作工艺襄阳市云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1#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编制依据:1、襄阳市云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1#厂房”的施工图纸。2、施工现场实地踏勘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建筑结构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

2、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7、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200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10、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程 JBJ82-91二、工程概况: 基础采用天然基础,基础为钢筋砼独立柱基础,基础垫层C15、基础承台、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主钢架梁、钢柱等主要构件均采用Q345B 型钢,抗风柱及其连接板采用Q235B钢;其他材料采用Q235B,附房为框架三层。 建设单

3、位:襄阳市云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州博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湖北中南华大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襄阳高新区分公司 施工单位: 湖北捷丰昌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一)、土方工程1、施工顺序施工定位放线土方分层开挖设计基坑底标高人工清槽结束2、施工工艺2.1施工定位放线:在不受基础施工影响范围,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轴线和控制点。根据轴线,放出基坑线和水准标志。基坑边缘1m设置。灰线、标高、轴线进行复核检查验收后,方可破土施工。2.2基槽开挖:本工程基槽采用机械开挖,机械挖土后底部预留20cm的人工清槽土体,随挖随清,确保基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3、回填土3.1基础隐蔽验收后,应立即进行回填。回填前,清除槽内积水和杂物,并检查专业工种管线是否完成,槽回填时在相对两侧同时均匀下土。(二)、施工测量1、工程测放的基本条件施工过程中配备专业测放人员,严格进行施工测量,熟练操作仪器,处理测量数据等。2、轴线控制网测设: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建筑物的规划定点位置,由规划部门指定的坐标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用经纬仪布设控制网,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式,轴线定位桩的确定依据建筑物的几个主要大角的主要控制轴线,距基坑约2.0m外,在建筑物外围车辆碾压不着、不易碰撞的地方,在C20混凝

5、土内埋设轴线控制桩,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3、标高控制标高控制,就是把基准高程用水准仪精确引到各层标高处,以控制测量误差的累计。方法是每楼层以基准高程控制点沿外墙向上或向下用钢尺引测,再用水准仪检核向各构件测引,如此反复修正,误差控制在3mm内。4、垂直度控制根据周围控制网经精密测量,用激光铅锤仪将控制点投测到楼板上,待反复测角、量边和高程测量,校核无误后,此控制点即作为垂直度控制和进行施工放样的依据。控制点要做好特殊保护。施工上部楼层时,在各层楼板的控制点铅垂对应部位埋设100通视埋件,在钢管埋件四周,砌200mm高砖挡水,以防止水或其它杂物进入埋件,损坏仪器。(三)、工程测量放线1、场内控制

6、点设置及定位轴线测放:0.000以下定位轴线的测设使用J2级光学经纬仪采用外引外控法施工,即依建筑物外轮廓坐标将线引至工程3-4m不碰压处。设轴线控制桩,该桩以刻有十字标的短钢筋制作,为了避免控制桩损坏,以C20砼进行保护。0.000以上定位轴线的测设使用J2级光学经纬仪。采取外引内控法等。施工基础时,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验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2、高程传递:基础施工完,用S3级自动补偿水准仪在建筑物周围合适位置测出高程为0.000的水准点,反复校核,可以做为基准点,利用这些点将高程用钢尺、水准仪向上传递,并用激光垂准仪(D

7、ZJ2)校准垂直度。(五)、模板工程1、模板基本方案本工程模板设计原则:适应施工要求,能保证强度、刚度,实用性较强,拆装简便,易于吊装、搬运、操作快。柱、梁、板模板采用竹胶模板;支撑系统采用快拆体系。楼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厚11mm,下铺50100横向木方和100100纵向木方,采用碗扣架作为早拆支撑系统。当楼板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时,拆除大部分支撑系统和模板,保留养护支撑,使板的跨度2m,符合早拆强度要求。2、模板的配制柱模板满配一层,梁、板模板满配二层,周转使用,以节约模板、木材。3、水平模板及早拆支撑系统楼板、门窗洞过梁等水平结构模板均采用双面防水竹胶合板,厚11mm,下铺50100

8、横向木方和100100纵向木方,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作为早拆支撑系统,支撑上部设可调支撑头,下部设可调底座。楼板模板早拆原理:设置养护支撑,使板的跨度2m,按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当楼板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时,即可拆除养护支撑以外的大部分支撑系统和模板,达到早拆,加速模板、支撑的周转。4、模板注意事项基础、梁、板等模板支撑系统,首先进行计算,满足要求后方可支设。梁底模板拆除时砼强度应达到设计标号的75%;若跨度大于8米,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跨度在6.8m9m的梁,其跨中向上起拱2cm。模板拆除时,应将支撑件和连接件逐件拆卸,模板应逐块拆卸传递,拆除时不得损伤模板和砼,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

9、应分类堆放整齐。砼浇筑前,认真检查复核摸板的位置,柱模板的垂直度和梁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及尺寸,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浇注砼过程中安排木工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六)、钢筋工程1、钢筋工程施工方案16及其以上的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16及其以上的竖向螺纹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和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其它接头采用搭接。钢筋保护层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控制,底板上、下皮钢筋采取加止水片的马凳定位卡控制,绑扎外墙、底板钢筋时严禁绑扎钢丝和墙体拉结钢筋接触模板以免形成渗水通道。钢筋加工采用场内集中统一配料,集中机械加工成半成品后用塔吊运到指定位置再绑扎成型入模。钢筋加工前应先熟悉图

10、纸和配料单,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或其它专项检验。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级钢末端作180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2.5d,平直部分不小于5d;级钢末端作90或135弯折,弯曲直径不小于4d,平直段按设计。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曲直径不小于2.5d,且不大于受力筋直径,平直段不小于10d。柱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或直螺纹连接,水平钢筋宜采用闪光对接。焊工应持证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试焊,试焊合格后再大批量地焊接。焊完后按规定截取试件送检,合格后再放入模板。钢筋

11、绑扎时,要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选用绑丝规格和绑扎形式。为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对钢筋密集的梁柱接头,宜采用梁底筋柱箍筋梁上部筋之顺序进行绑扎。为确实保证钢筋绑扎成品质量,对顶板、梁等水平构件钢筋,及时铺设木板,做为行人通道,钢筋绑扎完毕后,必须及时检验,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手续和挂牌标识。浇注砼时,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布料,尽量避免上人踩踏钢筋,并派专人跟踪检查修整钢筋。钢筋工程施工注意事项:钢筋进场前应首先由资料员核实合格证等有关证件,符合要求后,再签订合同和组织进场,进场后按规定批量进行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钢筋制作必须按图纸、规范要求编制下料计划单。绑扎必须按轴线和图纸上的梁、柱编号,

12、对照下料牌上的标注无误后,放入梁、柱内,看其尺寸是否相符后,再按规定划好箍筋间距,方可进行绑扎。钢筋入模前,应认真清理好模板内的杂物,放好垫块,以保证浇出的砼底面不夹渣,无杂物。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墙、板、梁、柱采用预制水泥垫块或塑料定位卡,砂浆垫块的厚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其强度同砼强度。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用铁丝把垫块固定在钢筋上。板保护层采用预制砼垫块,纵横间矩600mm,底板上部受力筋采用带止水环的16钢筋马凳架立,保证钢筋位置,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13、间距每米一个,呈梅花形布置。马凳应设置在底板内层钢筋之间,不得支撑在砼垫层上,且应牢固固定在下部钢筋上。柱子钢筋采用塑料定位卡控制保护层,间距600mm,沿柱子高度均匀布置。梁板下部受力筋采用预制的砼垫块控制保护层。梁每米2个,板每隔800mm一个,呈梅花型布置。梁侧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使用塑料定位卡。划出钢筋位置线:平板和墙的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梁的箍筋则在架立筋上划点。钢筋的检查及验收:钢筋绑扎完毕后,根据施工图检查钢筋的位置、直径、型号、根数及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定,保护层是否够,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

14、现象,表面不允许有油浸,漆污和颗粒铁锈。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为确实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安装和绑扎钢筋时,不得脚踏钢筋,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砼浇筑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归档。浇筑砼时,派专人跟踪检查修整钢筋。2、施工工艺:2.1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电渣压力焊是属于熔化压力焊,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接为一体。焊接开始时,首先在上下两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使电弧周围焊剂熔化形成空穴,随后在监视焊接电压的情况下,进行“电弧工程”的延时,利用电弧热量,一方面使电弧周围的焊剂不断熔化,以使渣池形成必要的深度;另一方面使钢筋端面逐渐烧

15、平,为获得优良的接头创造条件。接着,将上钢筋端部潜入渣池中,电弧熄灭,进行“电渣过程”的延时,利用电阻热能使钢筋全断面熔化并形成有利于保证焊接质量的端面形状。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进行挤压,排除全部焊渣和熔化金属,形成焊接接头。质量要求:外观检查:焊包均匀,焊包直径为钢筋直径的1.6倍为最好;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且不得大于2mm;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o;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强度检验: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300个同级别钢筋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仍应作为一批。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区取3个试件进行抗拉试验;3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施工注意事项:接头位置设在楼层上部,不超过层高的1/3处。钢筋焊接端头要直,接头宜平,上下钢筋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