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0499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18811936), 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走进作者,朝花夕拾 是散文集,共搜集10篇文章。 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 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 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 朝花夕拾,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 即:晚年了, 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文学常识,检查预习:,确凿 竹筛 菜畦 渊博 鼎沸 倜傥 蟋蟀 宿儒 锡箔 觅食,(zo),(shi),(yun),(dng),(t tng),(shui),(s),(b),(m),(q),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

2、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整体感知:,“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整体感知:,2、题目中的“到”在文中对应的是哪一节?,空间顺序,(18),(1024),百草园,三味书屋,(9),过 渡,告别百草园(总结上文) 到书塾读书(引起下文),走进文本:,3、如果让你到这边去做客你想参观哪里?为什么?,百草园,第1节 总的介绍 百草园。 点出是 “我”的乐 园。,百草园的景物 (2),雪地捕鸟 (78),美女蛇故事 (36),三味书屋,第10节:介绍三味书屋环境,第11节:介绍寿镜吾先生

3、,第1216节:询问“怪哉”虫, 遭拒绝,第1720节:园内偷玩,被叫回,第2124节: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 趁先生读书入迷做游戏、 画画,第9节: 过渡节。 告别百草园 (总结上文) 到书塾读书 (引起下文),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真实地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机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