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93076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5_2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褶皱山 ( 1 )概念: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 2 )基本单位褶曲。,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断块山 ( 1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如果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就形成了断层。 ( 2 )断层的位移类型。,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火山 ( 1 )成因:岩浆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沿着地壳

2、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 高原,如东非 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 2 )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福建莆田一模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第12题。,1.甲地的构造地貌是( A ) A.向斜山岭 B.背斜山岭 C.向斜谷地 D.背斜谷地 2.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 B ) 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 B.背斜侵蚀积水成河 C.断裂下陷积水成河 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地的地

3、形是山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第2题,乙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谷地积水形成的河流。,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河北邯郸一模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甲谷地的成因是( C ) A.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 B.岩层挤压凹陷 C.岩性松软易被侵蚀 D.岩层断裂下陷 4.图中能体会到“危壁斧削”意境地点的是( D ) A. B. C. D.,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3题,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受侵蚀程度比背斜顶部更

4、严重,最可能的原因是岩性松软易被侵蚀。第4题,能体会到“危壁斧削”意境地点的应是断层发育地区。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四地中位于断层处的是。,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所示。,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地质作用与矿产分布 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与特点,像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床多分布于岩浆岩

5、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背斜呈天然拱形,密闭性好,因此背斜是储存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构造。,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浙江卷,56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 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据此完成第12题。,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

6、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第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离河流太近,为黏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知识梳理,基础反馈,

7、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北京海淀期中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该河谷( B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图中( C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B. 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图示河段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且河道为槽型谷,应为河流下游;图示河谷为背斜构造;乙处河床坡度较陡,应为以侵蚀为主的河流凹岸;图中没有河谷的位置和河流流向信息,无法判断右岸、左岸。

8、第2题,根据背斜构造,判断岩层形成晚于岩层,为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河谷后新形成的沉积物,应为最晚;处地层无岩层的断裂、错动;图中沉积岩弯曲变形是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导致的;甲地虽位于河流凸岸,但洪水期被淹没,不适合聚落发展。,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形成: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保持惯性,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上图所示。,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6 )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全国卷,79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

10、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C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B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D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

11、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需要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这一关键信息。贝壳堤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是海浪沉积的结果,只有海岸线位置稳定,才有利于贝类生物的稳定堆积,有利于贝壳堤的形成。第2题,老的贝壳堤形成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线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4北京卷,67 )下

12、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河谷( A ) 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本次洪水( D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之12 地质地貌示意图,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判读方法 地质地貌示意图的判读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上图为例,

13、其基本思路如下。 1.辨地貌:甲为沿海冲积平原;乙为河口沙洲;丙处为河流凸岸;戊为谷地。 2.析成因:甲、乙处分别为流水沉积而成的沿海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丙处位于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对面的凹岸侵蚀作用明显;丁处位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外围,为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变质岩,应为密度较大的内生矿床;戊处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3.理过程:根据图示信息,从整体上重建区域地质过程。该岛屿为海底地壳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 )出露海面,后由流水作用塑造形成的地貌景观。,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拓展延伸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山地对交通运

14、输的影响,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和农副产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 ( 2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3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 状分布。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 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6安徽合肥一模 )读某区域地质简图,结合已学知识,完成第12题。,1.影响图中交通线路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源 2.图中背斜谷位于( B ) A.甲地

15、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第1题,图中交通线和城镇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谷地中,故选A项。第2题,甲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乙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且乙地两侧高,中间低,所以是背斜谷;丙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但丙地海拔较高,不是谷地;丁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4全国卷,4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

16、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D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解析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目的是减轻工程建设的难度,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故主导因素是地形。,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2015重庆卷,14(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中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千米/时、40千米/时。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答案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为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 地势起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