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6432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的根系扩展来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抵抗恶劣环境的强大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2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

2、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 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D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解析:营养结构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

3、力稳定性,且一旦被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

4、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

5、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B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

6、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3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

7、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答案:A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解析: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营养结构简单,A、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虽比沙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8、复杂,但沙漠环境恶劣,在同等干扰下,沙漠生态系统破坏更大,更难恢复,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很关键,D项正确。答案:B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

9、,与外界环境隔开。答案:C6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食物网复杂,且生产者种类多。答案:D7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解析: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则该森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即各种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变化

10、不大,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其功能相对稳定,即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稳定型。答案:D8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BC D解析:据反馈调节的定义,系统本身工作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能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害虫数量增加将导致其天敌数量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抑制害虫数量增加,因此和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9(2015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

11、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甲乙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

12、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答案:A11(2015广东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值5.8(对照)4.03.02.0桃树2.0(100)2.19(99.5)

13、2.13(96.82)1.83(83.18)蜡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0(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色。酸雨中的SO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

14、原因是_。解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其中扩散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其呈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反应中促进和ATP的形成,其中和ATP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C3,生成(CH2O)。(2)据表可知,表中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不同种植物,另一个是不同pH,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分析表格得出的结论有:随着pH降低,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都减少,且受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不同pH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木樨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最小;在pH相同的情况下,木樨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小,蜡梅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影响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