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4956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_3 交集、并集(2)教案 苏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1.3 交集、并集(2)明确目标理解两个有限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重点难点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先学后讲(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些统计,符合条件的同学请举手.第一项统计:“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请举手”(喜欢数学的同学举起了手).师:我们可以用集合A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第二项统计:请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

2、”(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师:我们可以用集合B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物理的同学.师:第三项统计:请我班同学中爱好数学或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师:同样,我们可以用集合C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看下图(用投影仪打出)师: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二)知识要点填写下表知识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交集由 所组成的集合并集由 所组成的集合(三)经典例题1. 有限集的交、并运算例1 (1)已知集合,集合,求和.(2)已知集合,集合,求和.【思路分析】 根据集合交和并的概念易得到答案.【解析】【点评】 解答

3、(1),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忽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而得到答案. 本题也可通过以下的Venn图得到答案.变式练习1(1)已知集合,集合,则,.(2)已知集合,集合,则,.(3)已知集合,集合,则,.2. 对集合的交、并的理解例2 (1)已知集合,则 。(2)已知集合,则 (3)实验中学开运动会,设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参加1500米赛跑的男同学,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参加100米赛跑的男同学,求和.【思路分析】就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1500米赛跑又参加100米赛跑的男同学组成的集合;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参加1500米赛跑或参加100米赛跑的男同学组成的集合.【解析】变式练习2学校开运动会

4、,设是参加跳高的同学,是参加跳动的同学,求和.二、总结提升1、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 三、问题过关(见学案)老师口述教师分析后,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分析后,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由学生自主表述,教师点评因材施教教学后记:“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授课题目第5课 集合的运算并集与交集(2)拟 课时第 课时明确目标理解两个集合(一次不等式形式)的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无限集合(一次不等式形式)的交集重点难点 求两个简单无限集合(一次不等式形式)的交集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教 学 内 容 与

5、 教 师 活 动 设 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先学后讲(一)引入 上节课主要学习了 (二)经典例题1.交集的运算 一次不等式形式例1(1)已知集合,则(2)已知集合,则【思路分析】数形结合,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可得到答案.【解析】变式练习1(1)已知集合,则(2)已知集合,则(三)总结提升1、求两个一次不等式下的集合的交集的方法是: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二、问题过关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则( )A. B.M C.N D.R2.已知集合,则( )A. B.M C.N D.R3. 已知集合,则( )A.M B.N C. D.4. 已知集合,则( )A.M B.N C. D.二、填空题5.集合A=x1x2,Bxx1,则AB= 6. 设,则=_ .7已知集合,则 8.若集合或,则集合AB等于 学生口述教师分析后,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由学生自主表述,教师点评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因材施教教学后记:中国就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复兴之路。中国的科技进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东西方文明因改革开放而交流碰撞,而我的创业之路因改革开放而扬帆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