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4656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北魏孝文帝改革题型题号内容分值能力要求难易度章节考点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选择题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3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4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5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6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7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8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9孝文帝改革的效果210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11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1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13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14均田制215均田制216孝文帝改革的评价217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18孝文帝改革的评价219孝文帝改革的

2、影响220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221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22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23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24商鞅变法的内容2非选择题25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中关于土地制度的比较2226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均田制12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3*24=72分)()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 D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

3、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3.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之初,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鲜卑族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鲜卑族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北魏藩镇割据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南方政权不断北伐,威胁着北魏的统治A B CD()4.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BCD()5.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

4、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 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7.下面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对此评述正确的是,该制度A 是中央官制,加强了集权 B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C健全了基层行政体制 D使政府对人民的统治松弛()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

5、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9.时人描述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10.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步伐()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

6、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14.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的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的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

7、有,招募流民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A ()15.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16.“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这材料说明了作者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A B C D()17.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

8、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18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1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

9、,这表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20.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之处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A B C D()2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2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

10、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 C D()23.观察下图,通过对这些铜钱的研究可以获知北魏手工业铸造业的发展水平北魏时期货币发展的概况孝文帝对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态度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A B C D()24.系列电视剧马大姐的歌词中唱到“有一个大杂院,住着街坊和四邻”,其中“四邻”应源自于A、宗主都护制 B、保甲制 C、什伍制 D、三长制,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2、 非选择题(28分)25、在古代改革中,往往都会涉及土地制度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