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课堂笔记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62446450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基础课堂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基础课堂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选资料第二部分 财政学一、内容提要财政在 20* 年也做了部分修订,主要是增加了第十章 财政支出概述。整体结构是:先讲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接着讲收支的管理与分配(即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最后讲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另一个手段是货币政策,我们将在货币与金融中讲到。二,主要考点(一)公共财政职能1、掌握财政、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2、掌握公共财政每一职能的含义及实现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二)财政支出概述1、掌握财政支出的含义;掌握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掌握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掌握财

2、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2、理解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3、理解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理解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掌优选资料握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含义; 理解并掌握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与原则、 内容与方法及指标选择应坚持的原则要求。(三)财政收入概述1、掌握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原则;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2、掌握税收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3、掌握税负转嫁的六种方式;理解影响税负转嫁的几个因素。4、掌握国债的功能;理解和掌握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国债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四)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3、1、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职能、原则;2、理解和掌握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悉和掌握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五)财政政策1、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功能、目标和工具的内容;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2、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和优缺点比较的内容;3、掌握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及政策的主要内容。三 内容讲解(一)公共财政职能1,什么是公共财政财政是国家(政府)的理财活动。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公共财政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相对而言的。优选资料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一,公共财政

4、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第二,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第四, 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营利性的性质;第五,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2,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二)财政支出概述1,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财政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 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 是政府行为的成本。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在安排和执行财政支出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性的基本原则: 公平分配原则, 效益原则,稳定与发展原则。财政支出分类:第一,按政府职能分类;第二,按

5、支出使用部门分类;第三,按支出经济分类;第四, 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 我们掌握的重点是: 按政府职能分类与按支出经济分类的区别,这是 07 年的新增内容;另外,按财政支出能否得到等价补偿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趋势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观点主要有四类: 第一,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第二,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第三,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第四,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选资料财政支出结构存

6、在的问题: “越位”和“缺位”问题仍比较突出。 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需要:第一,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第二,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第三,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第四,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4,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三)财政收入概述1,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财政收入原则:第一,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第二,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第三,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取决于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这种分配关系应该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财政收入分类:国际上通

7、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等。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具有强制、 无偿、 稳定的特点。 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 所得税和财产税,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主要流转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的使用权划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绝对规模持续增长且呈现先慢后快的阶段性特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经历一

8、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2,税收概念与税收原则优选资料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 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税收原则:第一,古典税收原则: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继承和发展了威廉配第的赋税四原则,提出了“平等”、 “确实”、 “便利”、 “最少政收费”的四原则; 阿道夫瓦格纳 (18351917年)是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1)财政政策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 3)社会公正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第二,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和公平。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内容。

9、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税收公平原则: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则, 谁受益谁纳税;另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 即按能力纳税。 受益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 而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能力原则认为,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含义。3,税负转嫁只要某种税收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是同一个人, 便发生了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税收资本化。其中,混转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

10、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第一,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第二,课税商品的性质;第三,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第四,课税范围的大小;第五,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4,国债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优选资料国债功能:第一,弥补财政赤字;第二,筹集建设资金;第三,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第四,调控宏观经济。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四)政府预算和财政管

11、理体制1,政府预算概述政府预算, 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 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的职能:第一,反应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第二,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计的一个重要文件, 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第三,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超出授权范围的支出, 即使是必需的, 也要以预算调整案的形式提交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计、批准。政府预算的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第二,统一性

12、原则:不允许只列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也不应另立临时的预算。第三,真实性原则。第四,年度性原则;第五,公开性原则。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 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第二, 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三,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第五, 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第六,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组成,省以下各级

13、政府预算称为地方预算。2,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我国政府从 1998 年开始进行了以实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优选资料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我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第二,推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第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以集中为主、 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第四,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 2)提高政府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政部门要全面建设以部门预算编

14、制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为核心的“金财工程”。( 3)改进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3,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 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现代财政管理体制既包括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划分, 又包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 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五级。第二,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第三,财政收支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际经验,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

15、称性安排, 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 支出结构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非对称性安排的目的, 一是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二是由地方政府为主提供本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比中央政府更有针对性、更便利。第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多次更迭。经历了统收统支型、收支挂钩型、收入分成型、包干型、分税制型。 1994 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表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放权让利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4,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一,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 合理调节优选资料地区间财力分配;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第四, 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保证中央政令统一;税收实行分级征管, 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 第五, 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第一, 1994 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