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46415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1周周练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2第卷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史籍记载,

2、周朝在其八百多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四百多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A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保护环境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下降C大量开垦土地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D秦汉时期不重视对天人关系的探究( )2.“帝”本指天神而非人王,商王死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商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文武帝、帝乙、帝辛,王名加“帝”从实质上反映了A商朝晚期神权政治的色彩开始淡化 B伴随社会变化商朝晚期王权的加强C奴隶社会后期的政治制度发生剧变 D此时社会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3. 王国维先生

3、认为,中国政治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合理解释的是A西周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已经基本成型 B此处所说的封建制的基础是小农经济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而体现商周之变 D商周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4.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中的“这些特征”不包括A持久的官僚政治 B严格的君臣隶属 C极端的君权至上 D森严的等级制度 ( )5. 下列引文

4、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6. 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的青铜短剑。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这反映了A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 B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C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7.“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

5、,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 )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后来,巴寡妇清,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这种状况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在秦朝并没有严格执行 B对财富的追求不完全受政策的制约C商业的发展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补充 D商人政治地位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低( )9.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

6、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10孔子认为,要恢复先王之道,人们必须在一个稳定的一统社会里恪守本分、循规蹈矩;孔子也从不质疑权力世袭制度,但又提出了才学之士不分出身贵贱,都有权利参政议政。孔子这种近似矛盾的理论反映了当时A“礼崩乐坏”下孔子的矛盾心理 B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出现激烈碰撞C大变革下新旧社会认识相互交织 D儒家思想存在来源和认识的

7、多样性( )11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12汉武帝开创了限制宰相权力的先例,并被后世所沿用。具体说来不外乎两种途径:首先将独相制度变为多相制;其次用近臣来夺宰相的权柄,等到近臣变为实际上的宰相后,再以另外的近臣来取代,这成为循环不已的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皇帝限制相权A扰乱了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 B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C其根源

8、是社会缺乏法治观念 D保障皇帝权威的同时确保了政治的延续性( )13“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王国制郡县制各有利弊 B主张强化地方权力C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高度集权 D体现了“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分权主张( )14战国后期,秦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开始在新夺来的一些土地上设置郡县,这些

9、郡县是以前的城邑,一般有重兵镇守四境。公元前350年商鞅首次将秦国分为31个郡,秦朝建立后郡县制也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这说明在当时郡县制A由秦国创立并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B有利于国家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C伴随战国向秦朝的过渡而逐渐推广 D.开始打破了贵族政治的主导地位( )1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10、)16 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郡、国,置司隶校尉纠察百官和三辅等七郡。同时以侍御史为“绣衣直使”充当自己的私人特务,这些绣衣使者甚至可以搜查宫廷和监视百官。这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地方政局动荡且皇权在中央受到了威胁 B地方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C加强体制内外监察力度以适应政治变化 D特务政治在皇权庇护下得到较大发展( )17.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8西汉董仲舒极力地把春秋说成是

11、孔子为汉朝预先制定好的一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纲领。汉武帝时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起来。这表明西汉时期儒者的重大贡献在于使儒学思想A神学化 B生活化 C制度化 D综合化( )19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 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 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20据北齐书魏收传的记载,魏收撰写魏书时

12、,“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人入地。”据此判断A魏书具有文学化倾向,充满想象和虚构 B魏收掺杂了个人好恶,影响到记载的客观性C魏书记载大多具有随意性,没有历史价值 D魏收肆意扭曲历史,表明其才学水平低下( )21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项举措规定: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下列对该项举措评述正确的是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 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 保

13、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BCD( )22俄国历史上农业和工业一直未能得到协调发展,19世纪末期的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先进机器工业大多掌握在外国资本家的手中。产生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家有技术上的优越性 B重工业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所致C国家对重工业缺乏足够的重视 D市场、资金和劳动力仍被传统束缚( )23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A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 B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C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 D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 )24.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情怀,但是正是他的情怀使他拒绝了李鸿章善意的劝阻甚至是帮助。而反观日本明治维新,恰恰是一帮子所谓的旧官僚和新精英的结合,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变法。这反映了变法改良A可以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