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62438028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的学习包括三个章节,第八章: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八章 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一、 导学大纲1. 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的含义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 临时性失衡(2) 结构性失衡(3) 周期性失衡(4) 货币性失衡(5) 收入性失衡3.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4. 国际收支调节的原则5.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6.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7. 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搭配8. 西方学者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9. 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和调节 二、 导学重点、难点的讲解1. 国

2、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的含义: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是否均衡是指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项目是否平衡,如果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总差额处划出一条水平线,在线上的为自主性交易项目,在线下的为补偿性项目,当线上的项目差额为零时,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当线上项目的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顺差。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 临时性失衡:短期的;由非确定的或偶然的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2) 结构性差额: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3) 周期性不均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4) 货币性失衡:一国商品的货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发生变动,

3、引起了国际收支失衡。(5) 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3. 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1) 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外流;给国内造成紧缩效应;导致利率降低,资本外逃;造成本国收入下降和隐形失业增加,导致货币信用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还可能造成债务危机(2) 顺差:破坏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出口能力下降;失去获得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能力;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给国家今后发展带来隐患。4. 国际收支调节的原则(1)针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进行调节(2)兼顾国内经济政策目标(3)注意防止其他国家的报复5. 国际收支自动

4、调节机制(1)货币-价格机制: A、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B、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本国汇率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2)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3)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存量相对下降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外流减少,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6.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 (1)需求调节政策: A、支出增减型政策 B、支出转换型政策 (2)供给调节政策 (3)资金融通政策7.

5、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搭配 (1)经济政策目标: A、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B、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2)经济政策工具 A、总需求调节政策: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B、总供给调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制度创新政策(3)政策搭配 A、固定汇率下的“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冲突 B、丁伯根原则:要实现一个政策目标,就必须有一个有效政策工具;要实现多个目标,就必须有数量相同的有效工具。 C、斯旺模型:支出调整政策对付内部失衡,支出转换政策对付外部失衡 D、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货币政策对付外部失衡,财政政策对付内部均衡。8. 西方学者的国际收

6、支调节理论:(1)铸币价格流动机制(2)弹性说(3)吸收说(4)货币说9.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和调节 (1)基本状况:大部分年份是顺差,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巨额顺差 (2)主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经济改革措施效应;货币性因素;外汇储备战略;利用外资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3)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A、调节倾向:重逆差调节,轻顺差调节 B、调节的政策工具:外汇缓冲政策;贸易管制;外汇管制;人民币汇率调整;涉外税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和货币合作。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一、导学大纲1、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 (1)经济政策目标 (2)经济政策工具2、开放条件下的

7、财政、货币政策 (1)基本模型:IS-LM-BP模型 (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3、汇率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国际储备政策二、导学重点、难点的讲解1、经济政策目标 (1)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2)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2、经济政策工具 (1)总需求调节政策: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2)总供给调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创新政策(3)资金融通政策3、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重中之重)(1)基本模型:IS-LM-BP模型 A、IS线:商品市场均衡线 B、LM线:货币市场均衡线 C、BP线:国际收支均衡线(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

8、(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 (详见课本第九章,要求重点掌握)4、汇率政策:是指一国为了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汇率水平的各种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特点:(1)通过影响价格发挥作用(2)需要一定条件(3)通常具有时滞5、汇率制度的主要类型: (1)没有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度(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4)水平带内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的汇率制度(7)没有事前宣布轨迹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汇率制度6、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1)经济体的结构性特征; (2)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3)宏观经济冲击的来源及性质; (4)国家信誉;7

9、、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1)动机:将汇率维持在期望的水平,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2)后果:均衡、高估、低估 (3)类型:冲销性干预、非冲销性干预等8、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利用行政审批、数量限额和价格管制等方式,对商品与劳务贸易、资本流动、货币汇兑和汇率等实行直接管制,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主要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9、外汇管制:(1)含义: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通过调整交易规则和交易条件,直接控制交易数量和汇率水平,对境内和其他管辖范围内的外汇交易实行的限制。(2)方式:数量管制,价格管制10、货币自由兑换(1) 顺序:经常

10、账户下的有条件可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有条件可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兑换 (2)条件: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恰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11、国际储备政策: (1)含义: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流动性资产 (2)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 (3)规模的决定因素:进口规模;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波动幅度;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速度和政策调节效率;国际清偿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状况;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第十章 国

11、际货币体系一、导学大纲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和现状3、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元4、国际金融机构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协调的制度安排,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建立某种国际协调机制(如成立国际组织和签定国际协定) ,为各国内外部均衡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基本的准则,以便各国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内外部均衡目标。2、国际金本位制 (1)特点:A、汇率稳定机制 B、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C、外部平衡的制度安排 D、制度非歧视性 (2)崩溃的原因:黄金的自律并不构成人类对清偿力增长的自律3、布雷顿森林体系: (1)主要内容:A、建立永久性的国际

12、金融机构(IMF),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监管与协调;B、实行黄金与美元、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双挂钩”,人为建立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C、取消经常账户限制,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限制 (2)崩溃的原因:A、特里芬难题B、僵化的兑换体系无法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C、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4、牙买加体系:(1)主要内容:A、黄金的非货币化B、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汇率制度多样化C、储备货币的多样化(2)评价:A、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顺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B、汇率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C、在多数国家,内部均衡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D、国际政策的协调性有

13、所下降;E、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国际投资和贸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F、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5、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1)理论依据:最适度通货区理论(2)历史沿革A、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B、1972-78年间的联合汇率浮动C、1979-98年的欧洲货币体系D、1999年以后的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3)欧元的经济影响:A、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与全面一体化发展;B、进一步挑战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霸权地位;C、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将推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发展6、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世界银行集团(3)国际清算银行(4)区域性开放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