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3695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乡市高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活泼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Ag+ Cu2+等 Ag (NH3)2 OH Cu (OH)2,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 F2 、Cl2 、O2、O3、Br2 等,含较高价元素的物质: KClO3 KMnO4 K2Cr2O7 Ca(ClO)2 NaClO FeCl3 浓H2SO4 HNO3 HClO等,高价氧化物及过氧化物: MnO2 Fe2O3 CuO CO2 H2O2 Na2O2等,2.常见的还原剂,含低价元素的盐:如Na2SO3、FeSO4 NaI、Na2S等,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Mg、Al、Zn、Fe等。,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含低价元素的氧

2、化物:如CO、SO2等,含低价元素的酸:如HCl、HBr、HI、H2S等,二、氧化还原反应几个概念,1.实质:有电子转移,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3.几个概念关系,(弱还原性) (弱氧化性),强+强弱+弱,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原剂还原性氧化反应失去e价升高被氧化氧化产物 (弱氧化性) 反应物 性质 反应 本质 特征 过程 生成物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反应得到e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 (弱还原性),练习:用双线桥判断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比较上述反应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为( ),A、I-Fe2+Cl-SO2 B、Cl

3、-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失2e-,注: 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电子总数相等; 电子数目写为:原子总数乘以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的前后变化。,注: 箭头由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只标明总电子数, 不标明“得”与“失”。,练习: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指出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是多少?,KClO3+6HCl=KCl+3Cl2+3H2O,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方法: 一般步骤:

4、1符合电子守恒,得失(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若为离子方程式应符合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法,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 配系数、作检查,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原则:,1.NO3+Zn+OH+H2ONH3+Zn(OH)42-,2.P+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3.硫化亚铜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铜、硫酸、一氧化氮和水,,4.MnO2+ KOH+ KClO3 K2MnO4+ KCl+ H2O,5.已知硫酸锰(MnSO4 )和过硫酸钾(K2S2O8)两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五.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

5、据方程式判断,2、根据活动顺序判断,3、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5抓住规律,守恒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 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A,例1 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金属 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二氧化氮 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在 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是(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无法确定,升高,4:1,例2某类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有氮 元素的固体物质和NO2、O2 。 上述某硝酸盐受热分解后 ,若产生NO2和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 应过

6、程中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该类硝酸盐受热分解后,产生NO2和O2的物 质的量之比的最小值是_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但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还原性。,例题3:G、W、X、Y、Z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GW+NaCl W+H2OX+H2 Y+NaOHG+W+H2O Z+NaOHW+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的化合价

7、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W、G、Z、Y、X BG、Y、W、Z、X CG、Y、Z、W、X DZ、X、G、Y、W,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强氧化性) (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ne,ne,应用: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弱的物质。,氧化性:KMnO4Cl2(O2)Br2Fe3+I2SO2S 还原性:ClBrFe2+ISO32S2,(3)强弱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 高价低价 中间价(归中反应) 中间价高价

8、低价(歧化反应)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4)转化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电子。(注意: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难得电子的物质也不一定易失电子。如稀有气体既难失电子,又难得电子。) 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5)难易律,例题1向V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amol Cl2,结果溶液中有50的Br2被氧化,则原FeBr2的物质的浓度为( )mol/L,

9、例题2氧化性Cl2Br2(CN)2(SCN)2I2。则在NaSCN、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加入氰(CN)2先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例题3 15g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50 mL的稀H2SO4,当反应结束后共收集1.68升气体。为了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2+ 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共消耗3moL/L的NaOH溶液200mL。计算 Fe和Fe2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例题4 500 mL Cu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9.6克铁粉充分搅拌,完全反应后,滤出固体残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6克。在滤液中加入5 mol/L B

10、aCl2溶液310mL,恰好使SO42- 完全沉淀。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例题5 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求合金中铜的质量。,D,例题6用0.3 mo1/L Na2SO3溶液20mL,恰好将2.410-3 mol的RO3 离子还原,则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4价 B. +3价 C.+1价 D.O价,例题7 在标准状况下将1.92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和气体1.12L,

11、则混和气体中NO的体积为 A112mL B1008mL C224mL D448mL,A,例题8 1.92g铜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标况下672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504mL B168mL C224mL D336mL,D,(0.22mol),例题7 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离子,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成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R2O8n中R元 素的化合价为( ) A、5 B、6 C、7 D、8,例9 3.84g Cu与适量的未知浓度的硝酸反应,当铜全部溶解完毕后,在标准状况下共收集到2.24L气体,求反应中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A,例题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 Fe2+NO BI H2SO3 Fe2+NO C Fe2+ I H2SO3NO DNO Fe2+ H2SO3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