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36822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跟踪检测(四十五)“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1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杂诗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皎皎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秋的萧瑟唤起了诗人的感伤。叠词运用。“冽冽”“皎皎”“嗷嗷”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化用诗句(典故)。“白露为朝霜”化用诗

2、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生命流逝的感伤和有志不得施展的感慨。前四句描写时节变换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伤,秋的物象凋零与诗人生命的凋零相对应。中间四句写诗人因人老志不达的失落而愁肠百结,夜不能寐。后四句通过“局四海”“守空堂”“岁暮”等词语抒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感伤和有志不得施展的感慨。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菩 萨 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1)“江山如有待”运用了何种手法?请赏析其妙处。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作者不直接述

3、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2)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答: 参考答案:表达出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上片借景抒情,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下片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归隐的意图;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手法,巧妙地明确了作者的追求。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杜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郑虔,唐代著名文学家、书画

4、家,“十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安史之乱”中,郑虔为叛军所俘,并被授予官职,他称病不上任,还暗中给唐政府通消息。可是洛阳收复后,唐肃宗在处理陷贼官员问题时,给郑虔定了“罪”,将其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诗。樗(ch),树名,即臭椿。庄子人间世中称樗为“散木”,“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樗散”是说郑虔不过是像樗一样的无用之材罢了,不可能是什么危险人物。(1)颔联中的“万里”与“百年”相对,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时空上形成对仗,这与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哪两句诗相似?答: 参考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答: 参考答案:对挚友处境

5、的深切同情;对挚友无罪被“谴”的愤慨;对挚友的不舍与未能送别挚友的遗憾;与挚友在九泉之下相交的愿望。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题麦积山天堂王仁裕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1)本诗颔联、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麦积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运用衬托(侧面描写)的手法,以“群山小”“落日低”突出了麦积山的高耸,以“人少到”“鹤频栖”强调了麦积山的险峻难行。(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参考答案:对麦积山奇美壮丽之景的喜爱之情,积极向上的入世精神(要建功立业、

6、身后留名的豪情)。5阅读下面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塞下曲四首(其一)常 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塞 下 曲苏佑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觱篥(bl):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答: 参考答案: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2

7、)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中国就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复兴之路。中国的科技进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东西方文明因改革开放而交流碰撞,而我的创业之路因改革开放而扬帆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