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36801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七2015_2017年模拟作文赏析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宁波二模,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移越来越常态化,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 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 人坦然接受。 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要求亮明自己观点的文章。可以肯定“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合理性, 也可以对这种现象持否定态度,无论是肯定

2、其合理性,还是持否定态度,都必须说出足以服人的 理由。理由可以从祭扫活动的目的、形式与内容角度阐述。从目的看,可以思考祭扫活动追求 的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想到,祭祀活动的目的是强化种族观念,那么,就可以想想 这种观念的合理性,它对国家、民族的意义;可以想到,祭祀活动强化的是一种感恩情怀,想想这 种情怀对人的意义价值,那么,感恩究竟应该以什么形式呈现等。当然,也可以就此现象引发出,三年模拟,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对祭祖活动该如何与时俱进问题的思考,还可以由此事件引发对社会人心回归传统的价值思考, 不论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出现这种情况,起码说明传统意识在复苏,人们的情

3、感在复苏,是一种值 得肯定的事情。 例文 祭扫仅是一种形式 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自晋国寒食起就有祭扫祖先的传统。孝文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也渐 成主流。但究其核心,祭扫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采用何种载体并无太大关系。 祭扫是后人对祖先表达景仰、敬佩、孝顺之情的方式,因此其中蕴含的感情才是核心要素。古 人开始提倡祭扫的初衷,大概就是慎终追远,追思古人吧。由此来看,采取亲自祭扫和微信直播 中的哪一种方式便处在了次要地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抉择。何况,芸芸众生之中,有 多少人表面去祭祀,内心却无丝毫感触之情、追怀之意?若是如此,仅是例行公事罢了,并没有实 际效果,与祭祀祖宗的初衷也背道而驰

4、。反观,有部分人就像王维当年“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身处异乡,可能无法做到亲身祭扫,但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景仰之情、 追思之意。由此,他们便会在生活中谨言慎行,时刻牢记祖先、父辈的教诲,恪守良好的品质。 由此观之,他们虽然没有亲身祭扫,但却有发自内心的良知,领悟了祭扫的真正内涵,也可称得上,是“德归厚矣”,尽到了晚辈的责任。 细细探究,不难发现,这问题还是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祭扫是传统习俗,而微信直播代客祭 扫则是新潮方式。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两者冲突得愈加明显,人们被固有的思想限制,认为只 有亲临祭扫才是对祖先的尊敬。殊不知,早已颠倒两者主次,只有内心向善才是对祖先在天之

5、灵 最好的告慰。因此固守的传统不一定可行,要在其中注入时代精神,与新潮相融合,切不可拘泥 古板。而微信方式,在保守人眼中是不至诚的方式,却可解一部分异乡之人的烦恼,接受祖先的 教诲。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人口迁移常态化的当下,微信方式有其产 生的必然性,每个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某种方式。但精髓不能丢,即对祖先追思缅怀之情 必须长驻心中。 祭扫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是次要的,是皮毛。核心在于内心向善,追思缅怀,常怀感恩之心,遵 循祖先教诲。只有做到这些,祭扫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真正对人有益。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立论有据。从本质与形式的角度入手分析,探讨祭祀的目

6、的,强调本质为 第一位,心意诚挚,形式便可随即而定。文章还用反证法,指出有人虽亲身而至,但若心意不诚,反 倒不如人虽未至而心意至。,2.(2017浙江名校模拟,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 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 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 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 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

7、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学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下, 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考。 学校的做法应受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代”等透露 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 例文 教育当显正能量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并通过“传道、受业、解惑”来实现。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传道者”,自然应当做到如 礼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以事,喻诸德。德者,当代之正能量也。 反观材料,“天王盖地虎”的虚假气势背后隐藏着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观;“考过高 富帅”的自我激励背后深藏着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财富观;“干掉千百人”的伪妄警示 背后潜藏着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观。显然,校方的这些宣传标语与“喻诸德”背 道而驰。 其实,校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关注成绩而忽视教育正能量的传递, 违背教育的初衷。 何为教育的初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先生

9、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要 想教人做人,教育就离不开正能量的彰显。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如初春,如 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教育之于青年,好比园丁之于幼苗,此时,只有浇灌以正能量,才能 开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美丽花朵,才能结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丰硕果实,才能 育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写的人。教育只有传递正能量,才能不负青年的大好,年华,从而让青年“人生之王”的豪气挥洒得酣畅淋漓,而非让青年沾染“天王盖地虎”的俗 气,害人害己。 青年是引领社会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接受

10、正能量教育的青 年则充满正能量。教育传递了正能量,青年发扬了正能量,社会充满了正能量,由此国家终将以 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是正能量的彰显,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天地 之心,是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北斗七星和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床前明月。脱离低级趣味,避免利己主 义,彰显正能量,培育道德人才,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和传递正能量, 这是每一位“传道者”都应当有的责任。 点评 文章标题“教育当显正能量”明确地点出了主旨,隐含着对功利化教育的批判。全文 围绕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先引用礼记中的话,提出“德者,当代之正能量

11、也”的观点; 然后分析材料,一针见血地指出材料励志的本质,紧接着指出教育的真正目的,学校应该培养什 么样的人,最后扣题,指出学校教育应有的做法。本文首尾呼应,论证环环相扣,结构严谨。,3.(2017温州中学,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 法拿破仑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绝望中产生的人生挑战,从勇敢迈 向意志那天。法福楼拜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风雨莫测,这些困境需要靠你的勇敢去战胜。或许你会觉得很艰难,但当 经历艰难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一直都掌握在你手中。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1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 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首先要读懂材料所给的几句话。第一则,讲的是勇敢与自尊,第二则讲勇敢是在绝 望中对人生的挑战,第三则讲勇敢面对困境,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希望在自己手中。 三则语录指向比较集中,就是讲人要勇敢,要勇敢地追求,勇敢地面对困境,勇敢地面对挑战,迎接 辉煌的一天。读这些语录的感想,可以是顺向思考,结合自己谈勇敢的能力,谈勇敢的意志和行 为。如勇敢地面对失败,勇敢地面对挑战,勇敢地追求未知,勇敢地挑战极限等。也可以谈勇敢 是重要的,但最欣赏的是

13、具有智慧的勇敢,而不是匹夫之勇。勇敢与智慧结伴,才是走向辉煌的 魔杖。,例文 在绝望和磨难中寻找新的希望 那个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用一副残缺的鱼骨告诉我们:有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在 老人与海的封面上,我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英雄勇于直面困难”。 我想,命运和失败总是人们的大敌:无论是多么英勇盖世的人都逃不过它们的制裁。在寻常人眼 中也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只有八九。”但也有人说,时势造英雄。在失败和磨难面前才会磨炼 出不惧困难、创造辉煌的勇者。像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郭靖,像白手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 像弃医从文的民族魂周树人。他们说,磨难是这些勇者的巨大财富,是这些磨难造就了他们的伟 大人格。

14、在常人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的时候,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面对磨难与失败,在逆 境中寻找希望,在绝地中谋求生路,因此他们脱颖而出,名垂千古。 话与例子都讲得头头是道,仿佛磨难就是宝藏,只可惜自己没能找到它一样。磨难与失败的确能 给人带来成长和蜕变,但放眼现实,人们手中的书上赫然印着“成功”两个大字。有谁希望得到 磨难和失败呢?我小的时候常常生病,感冒发烧是常事。医生常常安慰父母,说小时候常得一些 小病,长大以后就会很健康。这让我想到了天花病毒,这种病只要治好一次,就会产生抗体,永不 再犯,即使在重灾区,也不会有后顾之忧。磨难之于人大概就是如此吧。但我想,如此磨难,得是 得了,可若无此磨难岂不更好

15、?谁说那些成功者少了磨难便会籍籍无名,而不是更加优秀?,且放下这等疑惑回归根本,勇者在磨难中得到了升华,但他们自己真的认为自己成功了吗?眼界 决定境界,穷人的梦想是填饱肚子,而国王的梦想是统一世界。少有人会满足现状,因为人的欲 望是无穷的。孙中山先生历经磨难,艰难玉成,终于成为推翻封建帝制的千古第一人,却在临终 的时候感慨“革命尚未成功”;威廉沃顿被称为“海明威后的海明威”,可他因晚年再未写出 如同鸟人一般的绝世佳作郁郁而终。失败是永恒的,没有人能够逃得出它带来的悲哀,哪怕 勇者也不会取得绝对的成功。对于他们来说,突破一次失败后的短暂喜悦便是成功。 也正因如此,磨难的利弊就无须再争论,而勇者之

16、所以为有勇,也不是他们执意追求困难。磨难 无论是好是坏,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每个人必须承受的,就像生病与否不取决于人的意志一 样。是否满足于现状不取决于当前的身份地位。当有人从磨难中挣脱而出时,他便是勇者。福 楼拜说,人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 挑战,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但若是有功成名就的那天,也同时证明了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 天。勇,不仅是态度,还成了结果。 生活或许是不如意的,所以才会有与之对应的希望,真正的勇者总在不如意和磨难中寻找新的希望。 点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立意比较深刻。他跳出了一般讲人要面对挫折和失败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立意窠臼,向前走了一步,说人不管是处于生存挣扎线上,还是在常人看来已经功成名就,不管取得的成就是大是小,他都会觉得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便又是一种“磨难”。在分析了这些意思之后,提出观点:真正的勇者总在不如意和磨难中寻找新的希望。文章哲理性较强,有特色。,4.(2017浙江名校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