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3678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跟踪检测(十六)“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填“一致”或“不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1选项: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对应原文: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比对结果:理由: 参考答案:不一致“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

2、碎片化”中的“必须”说法绝对。原文中“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它不代表对所有图像生产的要求,而且选项中遗漏了“空间化”这一要求。2选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对应原文: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比对结果:理由: 参考答案:不一致原文说的是古代思想家“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

3、”,说明古代思想家不一定反对这个观点,但选项说的是“反对文胜质”,这样说就把未然、可能的观点表述成已然了。3选项: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对应原文: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

4、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比对结果:理由: 参考答案:不一致选项前半句中的木材来源没有错误,后半句中所说的“所用的石材”并未在文中点明“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而文中所说的“石材加工场遗址”是为了证明“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这一观点,“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是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说所用的石材取自哪里。4选项: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对应原文: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

5、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比对结果:理由: 参考答案:不一致由原文可知,是约翰穆勒认为“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并非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5选项: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对应原文: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

6、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比对结果:理由: 参考答案:不一致原文表述的是“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而不是“中国哲学”。“道家”不能代替“中国哲学”,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另外,“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而并非选项中表述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二、高考综合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科举”可以说是统一王朝的中央政府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从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担任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职务。为什么“士”成为治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呢?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一个基本假定:“

7、士”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物,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如果想了解科举为什么早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在中国萌芽,而且先后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我们不能不从“士”的起源和流变说起。在西周的“封建”制下,“士”是古代贵族中最低的一级,但从春秋时期起,“封建”制逐渐解体。一方面,上层贵族有下降为“士”的,另一方面,下层的“庶民”也有上升为“士”的,于是“士”的数量开始激增。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转变为研究“诗、书、礼、乐”的“文士”,相当于社会学家所谓“文化事务的专家”。这一社会变动至战国时期完成,“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式登上中国

8、历史的舞台,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便代表了“士”的原型。儒、墨两家在思想上虽有分歧,但同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孔子“士志于道”的名言已对“士”的社会功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他们必须担当起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重任。墨子身处战国初期,“士”在政治上已远比春秋时期活跃,所以他更进一步要求各国国君“尚贤”和“亲士”。在积极方面,他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因为他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君主必须对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在消极方面,他更发出警告:“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

9、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从公元前5、4世纪之交起已有魏文侯受“经艺”于子夏和鲁缪公敬礼子思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的稷下学宫,网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自此以后各国为了变法图强,无不以“招贤纳士”为当务之急,而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但当时的“士”都是所谓“游士”,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人数众多,又经常流动于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国际”性的势力。正因如此,当时衡量一“国”或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士”的高下与多寡成为一项最重要的指标。(选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有删改)6下列选项中关于“士”的理解

10、,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很早已在中国萌芽,“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B“士”的综合素质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中最高的,他们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C“士”的原型主要是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D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战国四公子”及吕不韦等都拥有众多的“士”,这是他们政治及经济实力的表现。解析:选DA项,“士阶层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纳入行政系统的”说法有误,原文中“科举从全国各地的士阶层中选拔人才,纳入整体的行政系统”,这只是对“科举”的解释,“士”

11、阶层进入行政系统还有其他方式。B项,“最高的”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有“士是精神修养和经典教育的产物,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且这只是一个“基本假定”,不能得出“士”的综合素质最高。C项,“这两大学派的倡导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说法有误,原文是“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儒、墨的倡导终于引出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国君礼贤运动”,选项忽略了“社会结构的转变”这个因素。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士”曾经是古代贵族中身份最低的一级,后来逐渐被各国国君看重,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B春秋时期起,“士”的数量开始激增,因而“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古代文武不分的“士”

12、转变为“文士”。C儒家学派的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他们强调贤良之士是国家社稷的珍宝,认为君主应该善待他们。D齐宣王重建的稷下学宫,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礼贤”机构,受此影响,各地君主纷纷有礼贤之举,如魏文侯礼遇子夏等。解析:选AB项,“因而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强加因果。原文是“与此同时,士的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二者是同时变化的,没有因果关系。C项,选项的内容是墨子的观点。D项,魏文侯礼遇子夏应是在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之前,故“受此影响”说法错误。8根据相关内容,说说“士”之于一国的作用。答: 解析:回答“士”之于一国的作用,可以从“士”具有的特征入手分析。“士”被社会认可,其一是“士是精神修养和

13、经典教育的产物,只有他们才能提供政治秩序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其二是“以政治秩序的建立与维持为士阶层的最重要的任务”,其三是“政治舞台也完全操纵在士的手中”。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士”能提供政治秩序所需的道德操守和知识技能;“士”能担当建立与维持政治秩序的重任;“士”能操纵各国的政治舞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工具的进化与反思李喆人工智能,在迄今为止的工具进化史中,它出现得很晚。越晚出现的工具,力量通常会越强,人们对它的迷恋和恐惧也会越大。2016年,人工智能的进度虽然还没有如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设想的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在围棋上完成了壮举。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

14、往,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具。人工智能,或许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中最独特的一种。它近似拥有了人类的一些能力,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随着深度学习引发的一波热潮,人工智能在医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可预见。如之前的很多工具发明一样,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将人们从一些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与传统工具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使一些人产生了担忧。科幻小说和电影,常常描绘人工智能反制人类的情境。一旦计算机有了情感好恶,能够自主选择行为,那么它不断强大的力量既可以保护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当然,这种情境的发生需要一个预设条件:计算机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在实现这个条件之前,人工智能不是主体,只是工具。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关于它的来源,人类自身也知之甚少。有一种还原论的倾向,认为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都可以分解为低级的元素,最终被数学和物理解决,但显然目前这只是一种猜想或主张。我们不知道如何能够赋予他物以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里,科学家给一个机器人输入了情感,使他走向了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