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242571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本《行为心理学》txt(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杀自杀,是转移的一种特殊方式。所谓自杀,也就是将焦虑以一种有意剥夺个体自身生命的方式,加以表现出来。例如,司马迁,这位我国汉朝时伟大的历史学家,因在汉武帝(公元前 156公元前 87)面前为兵败于匈奴的李陵(??公元前 74)说话,而下狱受宫刑(即阉割) ,八年之后,在“报任少卿书”里提起这件惨痛往事时,仍说:“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在阉割后的心理打击和心理剧变后,他借发奋著书,逃逸到心灵隐蔽的避难所中,终于,留下不朽巨著史记 ,但当他全部完成史

2、记后,生命冲动的本能再也无由升华了,于是,他,在自觉毫无生存意义的情形下,把手稿藏起来,就毅然决然地自杀了,即是自杀行为的一个例子;又如,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这位美国世界级的“硬汉”作家,终生追求的是做一个强者,正如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形象, “一个人并不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名言,出自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之口,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写自杀,他认为, “生活中无论何事,都是无可救药的,死亡,是所有不幸的至高无上的解救方法” ,他评价那个受伤的斗牛士, “如果死去,那就会维护他

3、的尊严,也更幸福些,就是说,他还能主宰自己,还具有勇气死去,比经受身心屈辱的恐怖,要幸福得多” ,他在一篇小传中则这样写道, “自杀,就像运动一样,是对紧张而又艰苦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逃避” ,在西班牙战争期间,他预示自己的命运,并对约里斯?伊文思说:“自杀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把枪对准太阳穴,而是将枪对准嘴” ,他,因一生所富有的传奇式的经历,被世人称作 20 世纪最后一个英雄,战争年代,医生一次从他身上取出 270 多块弹片,他忍下来了;在非洲,飞机两度失事,他用头撞开机舱的门,救出了随行人员,之后用杜松子酒洗了洗残破的头颅,照样打死了最大的狮子和最大的豹子;至于疾病,可以说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他,1

4、961 年春天,他的创作能力已完全丧失,他对一个朋友痛苦地说:“我整天都在这张该死的写字台前,在这里站一整天,我要干的,就是这么一件事,也许只写一句,也许更多一些,我自己也说不准,可是,我写不出来,一点儿也写不出来,你晓得,我不行啦” , “我不行啦” ,这,对于毕生要做个强者的他来说,意味着生活已失去任何意义,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的,1961 年夏,他回美国就医,但仍疗效不大,精神上的矛盾和肉体上的疾病相互助长,使他痛苦万分, “一个人关心的是什么?身体健康;好好工作;与朋友同吃同喝;在床上享受人生,可我啥都占不上了”, 7 月 2 日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里,两个扳机一齐扣动,

5、终以开枪自杀,实践了自己作品中一再出现的主题:“假如我不能按我的条件活着,那么,这种活着就不能忍受” ,则是自杀行为的另一个例子;再如,顾城(19561993) ,这位被誉为“诗之声可缭绕不绝”的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青年诗人, “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 、 “蓝海洋在四周微笑/欣赏着暴雨的舞蹈” ,他的诗作,于朦胧中幻化出追寻人生理想梦境的情感,曾引起广泛争论,1987 年,顾城去了德国,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明斯特国际诗歌节;次年,应奥克兰大学聘请,顾城偕妻子谢烨去了新西兰,这个只有

6、小学程度的名诗人,此后便在奥克兰大学任教,成了一名大学研究员,顾城当初定居奥克兰,由于不喜欢这个新西兰最大、最繁华的港市,因而辞职隐居,选择了隔海的激流岛住下,在此期间,他将曾任北京诗刊编辑的李英(顾城叫她英儿)接到新西兰,并在他家后面亲搭了一座木屋,让她居住,直到一年半后,她突然出走,荒岛的生活,似乎是他生命的最和谐状态,然而,此时,顾城与谢烨之间的情爱,已经在起着某种变化,谢烨曾谈及与顾城这种“天才诗人”的共同生活,觉得有时很累,很痛苦:当他们在荒岛定居后,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坐在没电、缺水、潮湿的破屋里,妻子对丈夫直恨得禁不住咬牙切齿!不过,因为她欣赏顾城的横溢才华,而且也“喜欢浪漫” ,

7、她内心仍深爱着顾城,但现实生活使她常要为柴米油盐等琐碎事情发愁,在此种矛盾心态下,她与顾城禁不住藕断丝连;而顾城,则是一个依恋谢烨就像婴儿依恋母亲一样、没有她便活不成的“被宠坏了的孩子” ,生了孩子之后,他甚至不能容忍她分心去照顾儿子,竟把儿子送给岛上居民照料,这个岛上唯一不说英语的人,竟只能以互相微笑与一口英语、一个汉字不说的儿子木耳交流!所有认识顾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很宽容的“漂亮太太”!他忍着满心痛苦,同意与妻先办分居手续,暂住在新西兰居住的姐姐家中,一旦离异,将返大陆定居, 1993 年,顾城花费四五个月时间在德国完成了一部 17 万字的自传式记实小说英儿 ,小说开篇就是“你们是我

8、的妻子,我爱着你们” ,这部真实的情爱忏悔录,描绘了理想中的“女儿国” ,叙述与他同名的主人公“顾城”与他的情人英儿及妻子雷米(按:即谢烨的化身,谢烨曾以雷米作笔名)在新西兰荒岛的生活、情欲冲突、和平共处和相亲相爱的历程,将一个时常有怪念头的现代离世者的极端心理和异常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书中主人公英儿和“顾城”十分相爱,后英儿与人私奔,这意外的打击使他几乎疯狂,于是,他决定自绝,写作此书似乎使顾城走入英儿的阴影,他曾向记者承诺,他实在难以接受英儿出走的事实,精神几乎崩溃!这,在他的作品中亦有迹可寻:书到结尾,顾城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已说过,人,能承受的东西有限!还说,家是重要的,毁灭

9、也从家开始! 1993 年 10 月 8 日下午,谢烨到顾城姐姐顾乡家看顾城,并带来丈夫的衣物和手稿,因而,顾城改变了当日学开车的计划,及至下午,顾城突然归来,脸色灰黄,满手鲜血,径往水池边洗手,并对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了” ,实际上,这个从小就喜欢用斧头劈木头,觉得劈木头有一种特别快感的他,已用斧头砍死了结婚十年的妻子!因为他已闻说,那个谢烨在德国时曾经狂热追求她的陈姓华人男人,近日将到新西兰向谢烨求婚!既然妻子已有意再蹈英儿之路,他宁可与爱情同归于尽!随后,他脱口说道:“不要管我,我已非死不可” ,言毕,便急忙往外走,顾乡大惊失色,追出门外,赫然看见他站在大树下,早已拴好套缳,顾城对姐姐大

10、吼一声:“不要看着我” ,话音刚落,双脚一蹬,已自缢在大树之上,将他的诗、情、梦、魂永远留在了新西兰的这座荒岛上,无疑是自杀行为的又一个例子;据说,有一个体饭店的老板,结交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俗话说得好:“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干人对他讲:吸毒,也是高消费的一种,你能干这个,说明你气派,比别人要强,于是,他就想, “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吧,也不枉来一世” ,便吸了第一口, “开始,只感觉到味儿很苦,觉得这事儿说起来很神秘,其实,也不过如此, ”接下来的体验,则是全新的, “和前次截然不同,不

11、再感到酸和苦,而是异乎寻常的舒服,觉得自己比神仙还神仙,无边无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乐极逍遥” ,他自然不知道,这,是魔鬼的惯用把戏,它,总是先让你迷迷糊糊尝个甜头,陶醉在云里雾里,然后,再把你往地狱里赶,有道是: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很快地,他便入道了,隔三岔五地和那帮人泡在一起“仙游” ,不知不觉地,他越吸越深了,他,没有节制,就一步步淌向深处,他起初吸,不过是味道稍重一些,到后来,就必须在锡箔纸上烧烤着,直接吸食,再后来,随着毒瘾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用针筒将海洛因通过静脉注入解瘾,一次吸毒后,一只大蚊子飞了来,叮在他裸露的手臂上,高翘起屁股,把游丝般的长喙深深地扎进他的

12、毛细血管中,他,如今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麻将牌,太无聊, “红嘴鸥(昆明人对暗娼的代称) ”,没意思,此时,他连驱赶蚊子的兴趣也没有了,眯起眼睛仔细地观看,只见,不一会儿,蚊子那半透明的身子开始变圆、变黑,接着,突然一个倒栽葱,死了,开始,他并没有多加细想,一只蚊子,死了就死了,但毒瘾过后,却着实吓了一跳,从没听说过有蚊子被撑死的,这,是他亲眼看见了,蚊子被自己的血毒死了,他,这才想到要戒毒,并在家人的陪同下,进了戒毒所,但他戒毒后,时间不长,忽又觉得生活太过沉闷、苍白、乏味、扁平,没有一点意思,遂又想起了海洛因,就好似人长大了,突然回过头去,想念起儿时非常要好的玩伴,他老是回忆起那种可以忘忧

13、的境界,如蚕抽丝般绵绵不断,竟然鬼使神差,又去找那干毒友,毒友当着他的面, “追龙” (按:将海洛因放在铝箔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打火机或酒精灯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者用力吸吮缕缕毒烟,或是用另一张铝箔卷成纸筒追吸毒烟,这又称为吸烫烟,瘾君子称其为“走板”或“追龙” )起来,眼睛半睁半闭,在快感中神游,他知道,自己顶不住了,心想难耐,没办法,只好投降,他原打算就痛痛快快再吸“最后一次” ,哪曾想,此刻,海洛因对他来说,已然超过生命,正所谓,“戒毒一年,一口还原” ,他宁肯往后下地狱,也不愿直面断药后“野猫抓心”般的煎熬,“头可断,血可流,海洛因,不可丢” ,他,先后五次戒毒,但却收效甚微,

14、只要看见、闻见、听见、甚至提到毒品,都会导致复吸,虽说他颇有些钱,吃了好久,但是,海洛因可不怕你钱多,它能吸附多少钱,你没法计算,百万富翁它都能使他沦为乞丐,何况,他连五十万身家都算不上,又能顶多久,几年下来,不仅原来积蓄的几十万资产被吸食一空,他还变卖了家什、房子,多次戒毒失败后,他深知,自己余下的生命中,将只有堕落与痛苦,而那个恶魔,将如跗骨之蛆长久地寄生在他的生命和灵魂里,带给他无休无止却又无法抗拒的灾难, “从头开始,可头又在何处?”那一刻,他,终于“大彻大悟”了,既然自己的生命已无法摆脱这个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的恶魔,那么,他可以和它一起毁灭,眼见自己的生理要求越来越剧烈,越

15、来越频繁,他,再也不堪忍受毒瘾折磨,而终于选择了自我了结的道路,独自冲向一辆疾驶的货车,同样是自杀行为的典型例子;据来自媒体的报道,有一位中学女生,留下两页遗言后自杀,遗言写的哀惋伤感,文辞颇显才华,结果,被大量复印传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遗言中看,女孩偏偏是因学习不好倍受学校和家庭的歧视而走上了不归路,实在让人扼腕!女孩的文才还在其次,遗言中流露的对生之依恋及对死之无奈,更是深深震撼人心;人类的自杀行为,可谓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确实当属见怪不怪,但现代人的自杀率,却日益呈现有攀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变迁,形成生活压力,使人适应困难,在许多开发国家中,自杀业已列入十大死因排行榜之内。心理的自杀过程

16、之所以发生,究其根源,即在于潜意识。自杀,是由被抑制的、没有得到满足的潜意识欲望驱迫引发的结果。幸福的人,决不会自杀;只有那些潜意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不幸的人,才会自杀。得不到满足的潜意识欲望,乃是自杀强有力的内在驱动力。所有自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理的个体为太强烈的本能欲望所迫促,他无法忍受不能得到这些满足,但他求得这些满足的手段却被现实无情地予以剥夺,结果,复杂理性为逃避精神面临崩溃的痛苦与不幸,实现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只好返求于内,求助理性典范,将生命冲动寻求快乐的要求转向自身,以终结自身生命的方式解脱痛苦,求得生命冲动的最后满足。这,就是自杀的机制。由于在自杀行为中,潜意识的愿望及其衍生物只能以一种结束个体自身生命的极端扭曲的形式,突围而出,在自毁行为中,求得突发的快乐满足,由此可见,自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否定和破坏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实属心理的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种适应异常的机制。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盛行的精神现象,自杀,易发生在不稳定的青春期或倔强人格的中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